中醫治療冬季流感

在冬季診間看感冒的患者比往常多,最近流感盛行的新聞常在螢幕中放送,有些病患就擔心而問起:「醫生,我這次感冒是不是流感?」「得流感看中醫有效嗎?」「得了流感是不是一定要吃克流感?」

身為中醫的實踐者,要告訴大家中醫對流感的確能發揮相當的療效,流感的發生並不是現代才有的事,像這樣高度傳染性、流行性的疾病大規模發生,在古代或名為「傷寒」,或名為「瘟疫」,或名為「時行疫病」等,不斷地在民間發生,故留下了許多有效的治療方藥及治病法則。像東漢醫聖張仲景留下珍貴臨床經驗的大作「傷寒論」,便是流傳至今、廣及中外一致推崇的醫書,裡面集結的許多治療外感傷風傷寒的有效經驗,至今運用起來依然十分有療效。

中醫用藥上,可依辯證論治,將流感分為風寒證、風熱證兩大類:

風寒證:發熱但怕冷重,頭痛,四肢痠痛,鼻塞流清涕,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脈浮兼緊..等。可依其兼證不同與病況輕重不一,使用大青龍湯、小青龍湯、麻黃湯、荊防敗毒散等方劑加減來治療。

風熱證:發熱重但怕冷輕,鼻塞流黃濁涕,咽痛紅腫,痰黏稠色黃或白,苔薄白乾或薄黃尖紅,脈浮數..等。可依其兼證不同與病況輕重不一,使用銀翹散、桑菊飲、普濟消毒飲、清咽利膈湯等方劑加減來治療。

關於流感的常見疑點,以下為大家簡要說明:

1. 流感與其它感冒的差別?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而感冒泛指是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細胞融合性病毒、腺病毒等或細菌造成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可分為A、B、C型,A型與B型可以引起大規模的季節性流行,C型則以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為表現,且一般不會造成流行。

感染流感後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部分患者伴有腹瀉、嘔吐等症狀。跟一般的感冒比較起來,流感的症狀較嚴重、爆發流行的速度也較快。

2. 打流感疫苗就可以預防流感?

不一定。因為流感病毒具有高突變性,且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你所施打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並不具免疫力。尚且由於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於6個月後會逐漸下降,所以打疫苗後還是可能會得流感,至於非流感病毒引起的一般感冒在被傳染後仍然會發生,它不屬於流感疫苗保護的範圍。

3. 得了流感是不是一定要吃克流感才會好?

大部分人得了流感症狀仍屬輕微,不需去做快篩來吃克流感仍然會好轉。快篩的目的是檢驗你是否為A型流感病毒抗原陽性,因為克流感是針對A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藥物,若你不是此型流感吃克流感也沒幫助。

4. 得了流感要吃中藥還是西藥?

民眾有自己的就醫習慣及選擇,我想簡單地分析一下流感上中西醫用藥的優缺點供大家參考。

在西醫用藥上,流感是病毒引起,使用對付細菌的抗生素是無效的,治療上主要是症狀治療。例如:頭痛、肌肉疼痛及發燒,使用一般止痛退燒藥,具止痛退燒功效;流鼻水、打噴嚏使用抗組織胺藥,可幫助收乾分泌,減少鼻水 。優點是症狀改善很快,不舒服現象可以用藥後很快減輕。缺點是發燒、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其實與提升免疫力及加強將病毒排出體外息息相關,所以服藥改善症狀的同時,免疫力作用也被弱化,因此病程在免疫力不好的人身上容易拉長,並且容易殘留感冒沒好完全的感覺。

在中醫用藥上,主要是依病人的體質及證型用藥,採取輔助療法,以扶正祛邪的角度幫助免疫細胞驅趕外敵,所以無固定處方無固定劑量。缺點是症狀會漸進緩解,不會馬上消失。優點是有助於免疫力提升,整體病程縮短,較不會殘留感冒沒全好的感覺,長久而言對免疫作用維持正常有加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