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看中醫
白天上班坐在電腦前吹一整天的冷氣,晚上又睡不好,隔天很容易就落枕了…
臨床症狀
其實落枕為單純的肌肉痙攣,臨床上以急性頸部肌肉痙攣、強直、痠脹、疼痛以致轉動失靈為主要症狀,輕者4~5天會自癒,重者疼痛嚴重病可向頭部及上肢放射,可遷延數周不癒。常在醒後出現頸部疼痛,活動時加劇。
病因
多由於體質虛弱勞累過度,睡眠時枕頭高低不適,躺臥姿勢不良,頭頸過度偏轉等因素,使頸部一側肌群在較長時間內處於過度伸展狀態而發生靜力性損傷,以致發生痙攣,主要是胸鎖乳突肌、前斜角肌、頸長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等的痙攣。也有部分病人因頸背部遭受風寒,如嚴冬受寒、盛夏貪涼,風寒外邪使頸背部肌肉氣血凝滯,經絡痺阻而發生拘急疼痛。
治療
本病治療以舒筋活血,溫經通絡為原則,使頸項部氣血通暢,肌肉放鬆,則症亦隨之而消除。 一般可以服用中藥、針灸、傷科手法治療。 中藥方劑有葛根湯、芍藥甘草湯、栝簍桂枝湯等。 針灸穴位通常會針刺風池、肩中俞、肩外俞、膏肓俞等穴位。 物理治療落枕的手法,依據不同病因而有所不同,簡單分為兩種,肌肉緊繃型,與頸椎關節錯位型。 一. 頸椎關節錯位型 頸椎關節錯位一般好發在第四、五、六頸椎,找出錯位關節處,運用正確、安全的手法,有效的調整復位後,即可快速解決患者的不適。 二. 肌肉緊繃型 通常可將緊繃肌肉的部位分為上、下、內三區,手法目的為將緊繃的肌肉放鬆解除患者的不適感。
日常保健
平常可以按壓合谷穴、後溪穴等位置來預防頸項強痛的發生。 合谷穴在手背,當第一掌骨間隙之中點處。 後溪穴在手尺側,第五掌骨小頭的後下方,握拳時,當遠側掌橫紋頭上方的凹陷處,赤白肉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