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過多

一般來說,婦女每個月在3-7天的經期會流失35-50ml的血液,若月經量超過80ml以上,則稱為月經過多。長期月經過多則易導致貧血。

原因
常見的原因如下:
• 無排卵—正常婦女每個月會有一個卵子成熟排出,無排卵會造成月經週期不規則及子宮不正常出血。
• 子宮有不正常的增生,如子宮息肉或子宮肌瘤。
• 因其他原因造成身體易出血—婦女有易出血體質或服用某些藥物導致易出血,如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血小板數目太低、服用抗凝血劑如warfarin。

症狀
• 月經來時,在量大的那幾天每隔一至三小時即需更換一次衛生棉或棉條。或經期超過7天以上。
• 在月經量大的那幾天需一次使用兩片衛生棉。
• 夜間使用夜用型衛生棉仍需起來更換一次。
• 排出血塊大於2.5公分以上。
• 缺鐵性貧血。

檢查
若有上述月經量過多的症狀,建議至婦科作檢查,檢查項目可能有:
• 血液的檢查,是否有貧血或甲狀腺的疾病等。
• 骨盆腔超音波檢查卵巢及子宮有無異常,如子宮息肉或子宮肌瘤等。
• 子宮組織切片檢查。
• 子宮腹腔鏡檢查。

中醫學的病因病機—虛、瘀、熱

從引起月經量過多的原因來看,臨床上可將其分為功能性月經過多和器質性月經過多,前者主要是內分泌失調引起,後者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炎等。前者主要責之於腎脾氣虛和肝火亢旺,致衝任不固;後者則以瘀熱並見,或衝任蘊熱,血海不寧;或瘀阻衝任,血不歸經,衝任不固,致月經量多。長期月經量多必致氣血兩虧。

中醫治療特色—急則止血治標,緩則求因治本

若出血量多勢急,應止血防脫為主。止血法,或大補元氣,補腎固衝;或袪瘀止血;或清熱涼血;或兼而並用,其主次輕重以辨證為前提。若非經期,則求因治本為主。

本病的病因病機雖有虛、瘀、熱之別,但臨床上多數患者都是三者兼有,只是偏重點和輕重不同。所以治本之法,常以益氣、清熱、袪瘀、養血為原則,針對不同病人和病情,調整藥味和劑量。

常用藥物如:
• 補氣攝血藥:黨參、白朮、黃耆。
• 清熱解毒利濕藥:金銀花、蒲公英、敗醬草、梔子。
• 涼血止血藥:生地黃、牡丹皮、白茅根、貫眾炭、墨旱蓮。
• 袪瘀止血藥:茜草炭、三七。
• 收斂止血藥:藕節炭、棕櫚炭、血餘炭、海螵蛸、荊芥炭。
• 養血止血藥:阿膠、白芍、生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