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胸痛
胸痛是很多人常有的感覺,有的是幾秒鐘突然的抽痛,有的則是終日胸口悶痛,像要窒息一般。大部份胸痛的病人都會懷疑自己是「心臟病」發作,事實上,並不盡然。
就西醫觀點而言,除了心臟以外,舉凡皮膚、肌肉、骨骼、神經、肺臟,就連消化器官的疾病,都可能引發胸痛。通常深層臟器產生的是悶痛,且疼痛的位置較不明確,而淺層器官常以劇痛表現,患者可輕易指出疼痛部位。
有時根本查不出原因,那可能是心理問題,是焦慮、情緒障礙引起的。精神壓力所引起的胸痛,部份也可能與肝膽疾病、肋間神經痛有關,有的還會頭暈目眩、偏頭痛、情緒不穩、婦女月經不調,中醫常用加味逍遙散來加以舒解。
最常引起胸痛的原因是由胸廓之骨骼、肌肉、神經刺激所致,如胸部外傷、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肋骨骨折等,這類疼痛,按壓胸部常可找到壓痛點,且患者身體或上肢活動時疼痛會更明顯。一般而言,肋間神經痛常呈針刺或刀割般疼痛,骨骼痛呈酸痛或錐痛,肌肉痛則呈酸痛。如果胸部皮膚有水泡及紅疹,且沿著水平肋間神經走向蔓延,並有刺痛感,這是帶狀泡疹引起的胸痛。
肺臟引起的胸痛,由於肺部內並無疼痛神經,因此,多半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引發胸壁旁的肋膜或軟骨發炎,或者咳嗽、氣喘時,過度使用了胸部的肌肉所引起。如果是身材瘦長的年輕男性,則需注意自發性氣胸,多為單側發生,且合併有呼吸困難。此外,肺膿瘍、肺栓塞、肺癌等侵犯肋膜也會造成胸痛。
肺炎、肺膿瘍等呼吸道感染是較常見的,除胸中煩熱疼痛外,常見咳吐稠痰膿血,味道腥臭。宜清泄肺熱、解毒排膿,可用千金葦莖湯加銀花、連翹、魚腥草等來治療。
至於心臟引起的胸痛,多半是冠狀動脈血管硬化、狹窄所致,多發生於前胸,有時會傳導至左手臂,常在運動、激動、吃太飽或寒冷時發作,疼痛多是持續五至十分鐘而已。
如果是心絞痛、心肌梗塞,發作時痛如刀割、針刺,甚至冷汗淋漓、心悸恐慌,這正是中醫所謂「血瘀」疼痛的特性,可用血府逐瘀湯來活血化瘀、通血路、改善循環。假設患者四肢冰冷、特別怕冷,因天氣寒冷而誘發,可配合赤石脂丸來溫通心陽、強化心臟功能。在緩解期,心臟功能不足,會胸悶而隱隱作痛,稍一活動則心悸、汗流夾背、面色蒼白,平時容易疲倦,常常覺得氣不足,此時宜補益心氣,可用保元湯來治療。
中醫認為「肥人多痰濕」,臨床常見心絞痛患者,長得福相而酷似董事長,卻常疲倦、頭暈、胃脹、咳嗽痰多,胸悶胸痛,躺平則更難過,抽血檢查往往血脂肪偏高,這時導痰湯正是最適合的處方;假如合併有心血瘀阻、心血管硬化明顯者,可改以枳實薤白桂枝湯來治療。
總之,胸痛未必是心絞痛,不管是從中醫或西醫的角度來看,胸痛只是一個徵兆,背後隱藏的才是真正的元兇。若能配合西醫的辨病與中醫的辨證,相信能提供最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