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不孕症

  早在西元前11世紀《周易》即有不孕的記載。不孕症是現代常見的婦女病之一,主要是子宮、卵巢及內分泌腺的先天性問題,或有疾病感染、環境污染、長期熬夜、飲食偏差、精神壓力、缺乏運動及藥物傷害等後天性因素所致。

不孕症的定義是,有正常的性生活且一年內無任何避孕措施而無法懷孕者謂之不孕。隨著經濟、生活、飲食的結構改變,現代社會的晚婚與延遲生育觀念,國人的不孕率有急遽增加的趨勢。

西醫的看法:

導致女性不孕的原因有多種,略述如下

(1)不排卵(卵巢功能紊亂),如多囊卵巢者、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者、卵巢早衰者、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亢進、嚴重營養不良等。

(2) 輸卵管因素,如輸卵管阻塞、輸卵管炎症、輸卵管發育不全者等。

(3) 子宮因素,如子宮先天畸形、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粘膜肌瘤等。

(4) 子宮頸因素,如子宮頸粘液性質和量異常、宮頸瘜肉或肌瘤、宮頸口狹窄等。

(5) 陰道因素,如先天性無陰道、處女膜無孔、陰道損傷之粘連性瘢痕性狹窄、嚴重陰道炎症等。

(6) 免疫因素,如精子、精液或受精卵是抗原物資,被陰道及子宮吸收後,經免疫反應產生抗體物資,使精卵不能結合或受精卵不能著床;或婦女自身血清中含有透明帶自身抗體,與透明帶起反應,使精子無法穿透卵子而阻止受精。

(7) 其他因素,如年齡大於35歲者、兩次以上流產之習慣性流產者、曾結紮後再接通者。

中醫的看法:

中醫歷代對不孕的研究頗為重視,有關論述很多,《內經》指出女子孕育與腎氣充盛有關。

中醫認為不孕之原因主要為腎、肝、脾虛損及氣滯血瘀、痰濕阻滯、寒凝胞脈等。

各証型可單獨為患,也可相兼為病,如腎虛肝鬱、寒凝血瘀、濕熱?阻等。其病理變化多表現為經期不規則,故有調經種子之說。

既強調脾腎之氣,又側重於血。因為血為婦人之本,血盈能受精而孕胎,氣足則血行無礙而能潤胎。

氣血的生化之源在後天之脾,而氣的根源又在先天之腎氣,故其治療亦應治本為主,兼以治標;並在補腎益脾、調和氣血的基礎上酌情論治,輔以袪瘀化痰之法。

中醫藥治療:

不孕症多以月經不調為主要表現,中醫治療本病在分辨虛實,實証多為氣滯血瘀,或夾濕熱或有寒凝;虛証多為腎陰陽兩虛或氣血虛弱。治以調經、疏通、化癥為法,常用藥物如四物湯、養精種玉湯、右歸丸、左歸丸、逍遙散、開鬱種玉湯、少腹逐瘀湯、蒼附導痰湯等方加減治療。

日常保養:

1.常運動:久坐多臥,缺乏運動則氣血不暢,胞宮供血不足,虛弱而不孕,且易於肥胖。經常運動可促進血行,強化子宮受孕功能,不易流產。

2.多休閒:上班族輪班過快、長期大夜班,過度勞心勞力,休息不足,可干擾?分泌,降低受孕率。應定期休閒,消除壓力,平衡身心,有益正常排卵而受孕。

3.飲食正確:三餐不定,日食一、二餐,食量過少,或偏食蔬果、肉類、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生冷飲食,均可使體質偏寒偏熱或寒熱錯雜。

故三餐宜正常,清淡而營養均衡,使氣血充足,臟腑調和,子宮卵巢功能正常而易於受孕。

助孕食物:

不孕症或準備懷孕的人應如何攝取營養?

下列各種食材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對生殖能力有提升作用,男女均可常利用,以助性助孕。

一、番茄、胡桃、雞蛋、胡蘿蔔、青椒、韭菜、菠菜、馬鈴薯、豆類和堅果類等,魚卵、蛋、?肝、鰻魚等,均含有較多的維他命A、E,可防止性慾減退並增強生精作用。

二、香蕉、菠菜、栗子、葡萄乾、甘薯等含維他命B6,可影響男女荷爾蒙分泌。

三、火雞肉,鮮魚、大麥、芝麻、瘦牛肉、蝦類含菸酸,能使皮膚血管擴張充血,提高性感覺。

四、花生、菇類、豌豆、胡椒、葡萄及花椰菜,有助增加性興奮和高潮。

五、榖類、大豆、芝麻、南瓜子、胡桃、蜂王漿、蜂蜜、海藻、魚貝、牡蠣、魚乾、燕窩、啤酒酵母、牛奶,牛肉,含鋅、鎂、鈣、錳等元素,能強化肌肉收縮,增強性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