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
【拼音名】 Jué Mínɡ Zǐ
【英文名】 SEMEN CASSIAE
【别名】 马蹄决明、钝叶决明、假绿豆、草决明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 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炮制】 决明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有香气。用时捣碎。
【性味】 甘、苦、咸,微寒。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 置干燥处。
【备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症,系肝火上扰,或风热上壅头目所致。决明子既能清泄肝胆郁火,又能疏散风热,为治目赤肿痛要药。风热者,常与蝉衣、菊花等同用;肝火者,常配龙胆草、黄芩、夏枯草等同用。青盲内障,多由肝肾不足所引起。决明子清肝而明目,常与补养肝肾药如沙苑蒺藜、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等同用,以治青盲内障。此外,决明子还有润肠通便作用,能治疗大便燥结。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高血压病而呈现肝阳上扰、头晕目眩等症候者,常与钩藤、生牡蛎等同用。
【摘录】 《中国药典》
【炮制】 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置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放凉。
【性味】 苦甘,凉。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苦甘,微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
【归经】 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经疏》:”足厥阴肝,亦入胆、肾。”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本草经集注》:”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
【附方】 ①治失明,目中无他病,无所见,如绢中视:马蹄决明二升,捣筛,以粥坎服方寸匕。忌鱼、蒜、猪肉、辛菜。(《僧深集方》决明散)
②治目赤肿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亦治头风热痛。(《摘元方》)
③治雀目:决明子二两,地肤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④治眼补肝,除暗明目: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尽,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食后及临卧服。(《圣惠方》决明子散)
⑤治急性结膜炎:决明子、菊花各三钱,蔓荆子、木贼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高血压:决明子五钱,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
⑦治小儿疳积:草决明子三钱,研末,鸡肝一具,捣烂,白酒少许,调和成饼,蒸熟服。(《江西草药》)
⑧治癣:决明子不以多少,为末,少加水银粉,同为散。先以物擦破癣,上以散敷之。(《苏沈良方》)
⑨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⑩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⑾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⑿头风热痛。治方同上。
⒀鼻血不止。用决明子三工业区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⒁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三工业区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银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⒂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临床应用】 降低血清胆甾醇:观察10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在484~210毫克%之间,平均为246.91毫克%;治后降至110~208毫克%之间,平均下降87.9毫克%。大部分病例于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周内有85%降至正常水平,4周内降至正常水平者占96%,总有效率为98%。但在长期观察的5例中,因故停药后血清胆甾醇则又逐渐上升,再行服药后仍可下降。提示本品降低血清胆甾醇系暂时性的,为达到治疗目的需长期维持,需维持多久尚待观察。服药后有85%病例的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制剂及用法:㈠煎剂-决明子1两,水煎分2次服。㈡糖浆-每100毫升含生药1.5两,每次20毫升,日服3次。㈢片剂-每片含生药6分,日服3次,每次5片。三种剂型经观察疗效无明显差异。决明子用量与疗效有密切关系,量少(如口煎剂每日用5钱)不能达到疗效。副作用:发生率占9%,主要为腹胀、腹泻与恶心,多见于服药初期,均不影响继续服药,可自行消失。关于本品的疗效机理、远期效果及对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等尚待研究。
【摘录】 《*辞典》
【炮制】 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置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放凉。
【性味】 咸苦;平凉;无毒
【归经】 肝;胆;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解毒利湿。主风热感冒,流感,急性结膜炎,湿热黄疸,急慢性肾炎,带下,瘰疬,疮痈疖肿,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 泄泻和血压低者慎用。《本草经集注》: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
【附方】 1.决明子散(《圣惠方》),具补肝明目之功。2.菊花决明散(《证治准绳》),主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3.石斛夜光散(《原机启微》),平肝疏风,滋阴明目,主治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瞳神散大,视物昏花,羞明流泪,以及内障等症。
【各家论述】 1.《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2.《别录》:疗唇口青。
3.《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4.《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5.《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6.《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7.《医林纂要》:泻邪水。
8.《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10.《本草考汇》:决明,味咸走血,气寒治热,故治青盲肤膜泪出之因热伤血分者,倘系气分及风寒而致目中诸证,非其宜矣。
11.《本草经疏》:决明子,其味咸平,《别录》益以苦甘微寒而无毒。咸得水气,甘得土气,苦可泄热,平合胃气,寒能益阴泄热,足厥阴肝家正药也。亦入胆肾。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故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别录》兼疗唇口青。《本经》久服益精光者,益阴泄热、大补肝肾之气所致也。
12.《本草述》:决明子、青葙子,虽曰其治目同功,然青葙子味,《本经》上云苦微寒,而决明子曰咸平,在《别录》又曰苦甘微寒,是固亦有别也。况嘉谟谓其除肝热,尤和肝气,其主治优于青葙。又先哲谓其和肝气不损元气者,二说岂尽无据欤。余治一十余岁童子,素有目疾已愈,又因衄血久而肝肾虚火俱动,致目赤左眼眦微痛,加减六味丸中入决明,不用青葙,而效甚速。
13.《本草求真》:决明子,除风散热。凡人目泪不收,眼痛不止,多属风热内淫,以致血不上行,治当即为驱逐;按此若能泄热,咸能软坚,甘能补血,力薄气浮,又能升散风邪,故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并可作枕以治头风,但此服之太过,搜风至甚,反招风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贞实、槐实、谷精草相为补助,则功更胜。谓之决明,即是此意。
14.《本草正义》:决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肾,以镇潜补阴为义,是培本之正治,非如温辛散风,寒凉降热之止为标病立法者可比,最为有利无弊。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