袪 痰 劑

袪 痰 劑

  用袪痰的方藥,促進痰的排出,或消除致痰的病因。以治療痰症,通稱袪痰法。由於”肺為貯痰之器”,故以袪痰治肺為主;而”脾為生痰之源”,故治脾化痰亦較常用。

 

二陳湯
止嗽散
半夏白朮天麻湯
辛夷清肺飲
定喘湯
金沸草散
神秘湯
射干麻黃湯
清肺湯
華蓋散
頓嗽湯
溫膽湯

 

二 陳 湯
組成藥物 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生薑。
主治效能 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惡心等。脾胃不和,痰飲諸症。
運用經驗 本方作用具有鎮靜呼吸中樞,解除支氣管痙攣,使咳嗽輕微,間接使氣管分泌物減少,且有健胃祛痰作用,視病情可酌加他藥應用。
止 嗽 散
組成藥物 桔梗、荊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陳皮。
主治效能 治諸般傷風咳嗽,脈非細數未成弱症。應用於四季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咳嗽。
運用經驗 本方為習用之咳嗽方,初感風寒咳嗽,及上呼吸道炎症所引起之痰咳均可治之。
半 夏 白 朮 天 麻 湯
組成藥物 半夏、麥芽、神麴、白朮、蒼朮、人參、 黃耆、橘皮、茯苓、澤瀉、天麻、乾薑、黃柏。
主治效能 治脾胃內傷,眼黑頭眩,頭痛如裂,身重如山,惡心煩悶,四肢厥冷,足太陰痰厥頭痛。應用於消化機能失常而致頭暈目眩,食後嗜睡,虛弱者之高血壓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對虛弱性,貧血性之痰多頭目眩暈症有良效。
辛 夷 清 肺 飲
組成藥物 辛夷、枇杷葉、知母、百合、黃芩、梔子、麥門冬、石膏、升麻、甘草。
主治效能 治肺熱鼻塞、鼻內瘜肉等症,應用於肥厚性鼻炎,慢性副鼻竇炎,蓄膿症。
運用經驗 本方專清肺熱,對因鼻塞所致之嗅覺鈍麻,鼻腔熱感,口渴等症狀之蓄膿症,肥厚性鼻炎,鼻瘜肉等,服他藥無效時,用之屢效。
定 喘 湯
組成藥物 白果、麻黃、半夏、款冬花、桑白皮、蘇子、杏仁、黃芩、甘草、生薑。
主治效能 咳嗽喘急,胸滿氣逆,喉中涎聲,坐臥不安,飲食不下,及肺感寒邪,應用於支氣管氣喘,支氣管炎,氣管炎喘嗽。
運用經驗 本方為祛痰止喘通劑,可用於支氣管喘息氣管炎,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症屢奏良效。
金 沸 草 散
組成藥物 旋覆花、前胡、半夏、荊芥、甘草、生薑、大棗、細辛、赤茯苓。
主治效能 治風熱,咳嗽,痰多黃濁壅盛,應用於感冒,支氣管炎,氣管炎,支氣管喘息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作用與華蓋散相若,而效力則勝之,方中各藥多為治咳化痰,對於胸中窒悶之呼吸道疾患有效,但對高熱煩渴及虛弱性氣促者不適於投之。
神 秘 湯
組成藥物 麻黃、杏仁、厚朴、陳皮、甘草、柴胡、紫蘇。
主治效能 治久患氣嗽,發時奔喘坐臥不得,並喉裏呀聲氣欲絕者。應用於支氣管喘息、肺氣腫、小兒喘息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對神經性氣喘最見著效、對腹力軟弱、胸脅不甚苦滿、喀痰較少而兼有氣鬱之呼吸困難症狀屢有良效。換言之,小柴胡湯證氣喘症最合宜。
射 干 麻 黃 湯
組成藥物 射干、細辛、紫菀、款冬花、麻黃、生薑、五味子、製半夏、大棗。
主治效能 支氣管氣喘。
運用經驗 本方為小青龍湯之姊妹方,於痰多,痰嗚(水雞聲)之症狀,用之較合適。
清 肺 湯
組成藥物 茯苓、當歸、麥門冬、黃芩、陳皮、桑白皮、山梔子、天門冬、大棗、甘草、生地、芍藥、紫菀、阿膠、烏梅。
主治效能 治一切咳嗽,上焦痰盛。久嗽、勞怯、或久嗽失聲、或咳嗽喉中生瘡火傷肺金等。應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支氣管擴張症、肺癆咳嗽、支氣管喘息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對慢性熱咳痰盛各症有良效。對肺熱多痰久咳尤有佳效,為潤肺清熱祛痰良劑也。
華 蓋 散
組成藥物 麻黃、杏仁、茯苓、橘皮、桑白皮、紫蘇、甘草。
主治效能 肺感風寒咳嗽上氣、胸膈煩悶、項背拘急、鼻塞聲重、頭目昏眩、痰氣不利、脈浮數者。應用於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咳嗽、支氣管氣喘、小兒喘嗽。
運用經驗 本方為麻黃湯加減方,主要汗止咳平喘豁痰,治流行性感冒有效。經驗上對小兒喘嗚咳嗽有良效。
頓 嗽 湯
組成藥物 柴胡、桔梗、黃芩、桑白皮、梔子、甘草、石膏。
主治效能 治痰少之熱性痙攣性乾咳、百日咳、支氣管炎咳嗽等症。
運用經驗 此為熱咳要方,可治痰少之激烈咳嗽,如百日咳者。
溫 膽 湯
組成藥物 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竹茹、枳實、生薑。
主治效能 治熱嘔吐苦、痰氣上逆、病後虛煩、驚悸失眠。弛緩性虛性質之神經症狀、心悸、不眠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用二陳加竹茹枳實。應用於脅痛嘔痰少咳者尤效。但若咳多者,反不如用金沸草散較妥,急性呼吸道炎症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