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温,有小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早收者甘,温;晚收者甘,凉。”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肠。”
③《本草再新》:”入心经。”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
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
②《纲目》:”补中益气。”
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
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蒸煮或生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 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
①《纲目》:”多食发脚气、黄疸。”
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病疳疟,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附方】 ①解鸦片毒:生南瓜捣汁频灌。(《随息居饮食谱》)
②治火药伤人及汤火伤:生南瓜捣敷。(《随息居饮食谱》)
③治肺痈:南瓜一斤,牛肉半斤。煮熟食之(勿加盐、油),连服数次后,则服六味地黄汤五至六剂。忌服肥腻。(《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 南瓜生食可以驱蛔:成人每次1斤,儿童半斤,两小时后再服泻剂。连服2天。试治10例,6例驱出蛔虫,最多的达百余条,最少2条。
【备注】 本植物的根(南瓜根)、茎(南瓜藤)、茎卷须(南瓜须)、叶(南瓜叶)、花(南瓜花)、瓜蒂(南瓜蒂)、果瓤(南瓜瓤)、种子(南瓜子),种子在果实内萌发的幼苗(盘肠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肺痈;哮证;痈肿;烫伤;毒蜂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蒸煮或生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
1.《纲目》:多食发脚气、黄疸。
2.《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病疳疟,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
2.《纲目》:补中益气。
3.《医林纂要》:益心敛肺。
4.《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