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随息居饮食谱》:“黄大豆,甘平,补中解毒,宜煮食,炒食则壅气,浸罨发芽,摘根为蔬,味最鲜美。肺痈痧气,生嚼不腥,疑似之间,试之甚验。痘后痈毒,嚼生黄豆涂之即溃,浸胖捣涂痈疮亦妙。”
【来源】 豆科植物大豆的黄色种子。
【别名】 黄大豆,大豆,毛豆(即鲜嫩的大豆)。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脾经,大肠经。
【功效主治】 健脾,补血,利水。主治脾虚气弱、疳积泻痢、腹胀羸瘦、营养不良、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
【营养成份】 大豆蛋白质、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皂苷、寡醣、维生素B群、维生素E、钾、钠、钙、镁、铁、锌、铜、镍、膳食纤维。
【食法】 黄豆可制成豆腐、腐竹、豆腐乳、豆腐干、豆卜、豆腐花、豆浆、豆瓣酱、豉油(酱油)、黄豆芽菜等食品食用。
【说明】 黄豆的营养价值颇高,有“植物肉”、“绿色乳牛”之誉,对素食者来说,黄豆及其延伸制品是日常食用最多的食物,也是补充身体所需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黄豆食用时,若不经水浸发酵而直接以生黄豆烈火炒食,其蛋白质与脂肪、醣质会凝固难化,吃了容易胀气。黄豆延长煮沸的时间及进行发酵可以减少或消除胀气的问题。一般煮过的黄豆消化率只有65%,若加工成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不仅美味,且易为人体吸收,消化率可达95%。
【注:白煮黄豆的生物利用率较差,主要是因为大豆中含有营养阻害物质,故需加工改善。许多生大豆具有之营养阻害物质,经浸泡、清洗、蒸煮后可去除大部分。此外,发酵作用可分解大分子物质及营养阻害物质,能增加易消化性,增进生物可利用率,进而提高营养价值;同时发酵作用也会产生一些物质,有些使风味变好,有些具有增进健康的效果。】
松炒黄豆的吃法,食之味美,值得推广。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黄大豆浸于微温水中半日或一日,使黄大豆经过空气中的霉菌稍微发酵过,但决不可使黄豆发芽,此时黄豆所含的蛋白质及醣质,均已经过发酵作用,略带有鲜味甜味,滤干之后再将其日晒半小时,随即用干净细砂拌炒至松脆可口为度,最后再稍加淡盐水同炒一会儿,以不通风的瓶罐贮之,以免还潮。这时的黄豆因已经过微弱的发酵作用,吃起来松脆香甘,容易消化,并且可引起食欲,胃弱者吃之颇为适宜。
相传杭州天竺灵隐寺和尚创制了笋干豆的吃法,是既营养又不壅滞肠胃的素食佳品。竹笋味道鲜美但纤维质含量很高,吃了之后易克削肠胃。此时可以将鲜笋煮过同时加入黄豆同煮,少加食盐调味,取出晒干,即成笋干豆。此法做成的笋干豆,不仅可以避免竹笋之克削,又可去除黄豆的壅滞,美味可口。
在我国的农业有一种传统的种植方法,凡欲开辟瘦瘠之地,必先种豆一年,能使地质转肥,故往昔移民殖荒,多种豆类。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豆科植物之根部生有制造氮气的菌球,种植豆类之后,其地质即多含氮肥,氮肥是重要肥料之一种,功效在磷肥、钾肥之上。
豆类之所以多含蛋白质者,亦以其根部能产氮肥之故,而蛋白质主要成份即为氮气。古人不懂现代科学原理,但却能透过经验累积而知道此一方法,令人佩服。
【验方】 痘后痈毒,嚼生黄豆涂之即溃,浸胖捣涂痈疮亦妙。
【饮食禁忌】
1. 生黄豆含有不利健康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及凝血酶,故不宜生食。
2. 炒黄豆不宜多食。《本草求真》:“黄豆,用补则须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则宜,若使多服不节,则必见生痰壅气动嗽之敝矣。”《本草纲目》:炒豆“多食壅气,生痰,动嗽,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
3. 患有严重肝病、肾病、痛风、消化性溃疡者,不宜多食。
黄豆可制成许多美味的食品,如豆腐、豆浆、豆腐干、豆腐花、豆腐皮、百叶、千张、豆腐丝、豆腐渣、豆腐乳、臭豆腐、腐竹、豉油(酱油)、黄豆芽菜等,是中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豆腐
元•郑允瑞《豆腐赞》:“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来源】豆科植物大豆的加工食品。
【别名】古称菽乳。俗称没骨肉、小宰羊、刀腐。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主治】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本草纲目》:“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管硬化、痰火咳嗽哮喘、癌症患者宜多食。
【古今验方】
1. 休息久痢︰白豆腐,醋煎食之,即愈。(《普济方》)。
2. 赤眼肿痛有数种,皆肝热血凝也︰用消风热药服之。夜用盐收豆腐片贴之,酸浆者勿用。(《证治要诀》)。
3. 杖疮青肿︰豆腐切片贴之,频易。一法︰以烧酒煮贴之,色红即易,不红乃已。(《拔萃方》)。
4. 烧酒醉死,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贴冷即换之,苏省乃止。
【饮食禁忌】
1. 《本草纲目》:“发肾气、疮疥、头风,杏仁可解。”
2. 平素脾胃虚寒、腹泻便溏、痛风及血尿酸偏高者忌食。
【说明】豆腐在中国,不论古今、南北、阶级、年龄,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喜欢吃的食物。豆腐价格低廉,购买方便,营养价值高,是经济实惠的食品。豆腐洁白如玉,柔软细嫩,适口清爽,无论是单独做为主菜来食用,或是与荤菜搭配都很鲜美。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大纲•第一章以饮食为证》一文中对豆腐多所赞誉:“中国不独食品发明之多,烹调方法之美,为各国所不及;而中国人之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
又中国人口之繁昌,与乎中国人拒疾疫之力常大者,亦未尝非饮食之暗合卫生有以致之也……西人之倡素食者,本于科学卫生之知识,以求延年益寿之功夫。然其素食之品无中国之美备,其调味之方无中国之精巧。故其热心素食家多有太过于菜蔬之食,而致滋养料之不足,反致伤生者。如此,则素食之风断难普遍全国也。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故中国全国皆素食,已习惯为常,而不待学者之提倡矣。”
上文中所提到的“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是孙中山先生的先见之明。近年来现代医学发现,许多慢性病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癌症……与食入过多的肉类食物有关。许多家畜的饲养违反其本性,过多化学药物的施打,累积在其身上的毒性,当人类食用这些动物的食品,必反遭其害。而大豆制品不但可以补充人体足够的蛋白质来源,又可提供适当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大有助益,可以说是最佳的肉类替代品。
豆腐的制作方法,相传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豆腐的制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硙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尔。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豆腐的质地原分两种,用盐卤制成的名为“嫩豆腐”,用石膏粉制成的名为“老豆腐”,购买时要预先指明。一般如果是用慢火长煮的,必须用嫩豆腐;若是用急火油煎来吃的,须用老豆腐。
《食物本草》:“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古代的人有一个习惯,凡初到一个地方遇到水土不服身体不适时,必先食用当地所产的豆腐。理由是当地所产的黄豆是适合于当地水土所生的作物,各地水土不同,黄豆所蕴涵的内在有机元素亦各有差异。食用当地黄豆所制的豆腐,可以调整身体的体质以适应当地的水土,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