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糖
【性味】 甘,平。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归经】 《本草衍义补遗》:”入脾。”
【功能主治】 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
①《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③《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白汤或药汁冲化,3~5钱。外用:调敷。
【注意】 有痰湿者不宜服。
①《纲目》:”久食则助热,损齿。”
②《本草从新》:”中满者勿服。”
【附方】 ①润肺气,助五脏精:石蜜和枣肉、巨胜末丸,每食后含一、两丸。(孟诜)
②治腹紧(一作’腹中紧张’):白糖,以酒二升煮服。(《子母秘录》)
③治中虚脘痛,食鱼蟹不舒,啖蒜韭口臭:糖霜点浓汤饮。(《随息居饮食谱》)
④解盐卤毒:糖霜多食。(《随息居饮食谱》)
⑤治汤火伤:白糖一两,梅片一钱。用砂锅将白糖炒黑,成块为度,加冰片研细末,用香油调涂伤处。(《河北中医药集锦》白糖散)
【性味】 甘;平
【归经】 脾;肺经
【功能主治】 和中缓急;生津润燥。主中虚腹痛;口干燥渴;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入汤和化,10-15g。外用:适量,调敷。
【注意】 湿重中满者慎服。小儿勿多食。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石蜜,其味甘,其气寒,其用在脾,故主心腹热胀。甘寒能除热生津液,故止口干渴及咳嗽生痰也。多食亦能害脾,以其味大甘耳。
2.《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3.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4.《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