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性味】 果:酸、甘,寒。
根、根皮:苦、涩,寒。
【功能主治】 果: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烧烫伤。
根、根皮: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利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丝虫病,肝炎,痢疾,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癌症。
【用法用量】 0.5~2两;果适量,鲜食或榨汁服。
【备注】 (1)软枣子(软枣猕猴桃、猕猴梨)Actinidia arguta (Sieb. et Zucc.)Planch.,根、果入药。疗效与前种相似。
【化学成份】 猕猴桃果实含糖、维生素、有机酸、色素。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糖11克,蛋白1.6克,类脂0.3克,抗坏血酸300毫克,硫胺素0.007毫克,硫25.5毫克,磷42.2毫克,氯26.1毫克,钠3.3毫克,钾320毫克,镁19.7毫克,钙56.1毫克,铁1.6毫克及类胡萝卜素0.085毫克。又含猕猴桃碱。
同属植物狗枣猕猴桃之未成熟果实中含抗坏血酸461~521毫克%,成熟果实中含532~930毫克%。
【性味】 甘酸,寒。
①崔禹锡《食经》:”味甘,冷。”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滑,无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足少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解热,止渴,通淋。治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
①崔禹锡《食经》:”和中安肝。主黄疸,消渴。”
②《食疗本草》:”取瓤和蜜煎,去烦热,止消渴。”
③《本草拾遗》:”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变白,痔病,调中下气。”
④《开宝本草》:”止暴渴,解烦热,下石淋。热壅反胃者,取汁和生姜汁服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开宝本草》:”冷脾胃,动泄澼。”
【附方】 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猕猴桃干果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偏坠:猕猴桃一两,金柑根三钱。水煎去渣,冲入烧酒二两,分两次内服。(《闽东本草》)
性味】 甘;酸;寒
【归经】 肾;胃;胆;脾经
【功能主治】 解热;止渴;健胃;通淋。主烦热;消渴;肺热干咳;消化不良;湿热黄疸;石淋;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生食,或榨汁饮。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开宝本草》:冷脾胃,动泄僻。
【附方】 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猕猴桃干果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②治偏坠:猕猴桃一两,金柑根三钱。水煎去渣,冲入烧酒二两,分两次内服。(《闽东本草》)
【各家论述】 1. 崔禹锡《食经》:和中安肝。主疸疸,消渴。
2.《食疗本草》:取瓤和蜜煎,去烦热,止消渴,3.《本草拾遗》: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变白,痔病,调中下气。
4.《开宝本草》:止暴渴,解烦热,下石淋。热壅反胃者,取汁和生姜汁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