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调养

什么叫湿热: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所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因此,脾若虚弱,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外湿和内湿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热:是一种热象。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体质的表现:

脸总像洗不干净。面色发黄、发暗、油腻。
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
容易生以脓包为主的痤疮,红肿疼痛较明显。
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大。
大便燥结或者粘滞不爽。小便深黄色,异味大。
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
如果人瘦,则身上容易生疽(深度浓肿)。
湿热严重者会出现:脘闷腹满,恶心厌食,肝区胀痛,发热怕冷交替,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腹痛腹泻,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

为什么会是湿热体质: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
经常吃辛辣,油腻,烧烤,煎炸,冰冷食物
有吸烟、喝酒、熬夜习惯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肝炎病毒携带者。
过度进补。
湿热体质人容易产生的疾病:(即使没有,也要警惕预防)

皮肤问题: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脓包痤疮、毛囊炎、疮疖肿毒等。或者下半身皮肤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脚癣等。
肝胆系统疾病:携带肝炎病毒、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
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在过度疲劳时较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筋骨肌肉疲劳。容易腰酸背痛,浑身酸痛。
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血糖,血脂过高都可以归结为湿气重浊。

湿热体质如何改善:(饮食+运动+情绪+起居)

1)饮食方面

适宜:黑豆、山楂、猪脊骨、海带、梨、醋、羊肝、牛蒡、绿叶菜、枸杞、米粥、萝卜、山楂、桂圆

秋冬需养阴,湿热质多发的青年群体因为熬夜、欲望多、饮食重口味等原因消耗肾水,常伴有阴虚或者阳虚的特点,所以通达肝气的同时要养护肾气和肝血,可以吃些枸杞、桂圆、米粥、绿叶蔬菜、豆芽、萝卜、大白菜等。

少吃:羊肉、牛肉、烟、冷饮、海鲜、葱、鸭、栗子、血、猪心

忌吃:新姜、小蒜、蓼子、野鸡肉、狗肉、霜下瓜、葵菜、胡椒、花椒、韭菜、獐肉、猪肾、羊肾、猪肉

2)运动方面:

多做有氧运动,排汗,排汗后多喝温开水!多舒展筋骨关节,增加身体柔韧度。推荐瑜伽,五禽戏,太极拳、普拉提。
3)情绪方面

湿热质肝气不舒,肝性喜随顺,心情愉悦,肝气才通顺,所以一定要保持好心情。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我们的身体,不光是湿热体质,任何一种体质调养,保持好情绪非常重要!
经常练习深呼吸,多听舒缓、流畅、悠扬的音乐。

4)起居方面:

千万不要熬夜!保持居所,衣服干燥清洁!
多疏通经脉。首选背部膀胱经的刮痧,走罐等。同时胆经,脾经上的穴位也可以多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