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圓運動的古中醫脈法

論圓運動的古中醫脈法

天體地球繞著太陽做規律公轉,太陽從東方上昇,傍晚從西方而降,產生了地球一年的四季春夏秋冬變化,也產生了一天的氣溫變化,人生長於地球,受地球的天氣與地氣的孕育生化,我們的人體氣血循環,亦受支配,產生了規律的運行,於是氣帥血行,氣血從背為陽,體陰用陽,上行至百會後,下行腹為陰,血載氣走,體陽用陰,週而復始,氣血相依相行,氣血調勻,而無病。這週而復始的運動就是人體的圓運動,這圓運動24小時,不間斷的運行,氣血相依相行且調和,脈象即無病脈。

若人體內的圓運動無法順利運轉,就會生病,就會出現病脈,脈象就無法左東昇,而右西降,何為東昇?何為西降?無法東昇,就無法西降,無法西降,也就無法東昇,兩者如環相扣,缺一不可。猶如湖泊的水,受地氣蒸騰,上至天空,而為雲,此在物理上是吸熱的過程,此即說明了為何左手為東昇,為體陰用陽之理,反之,天空中的雲,凝結為水而降雨,此在物理上為放熱,此亦說明了為何右手西降,為體陽用陰之理。水在地球封閉系統是一個固定量,它可以雲或水蒸氣或是湖泊的水表現,但總量是固定的,但無間斷的在地球封閉系統中,一直重覆的水變雲,雲變水。猶如人體氣血一直在東昇與西降,無間斷且週而複始。此亦即人體的圓運動。

古人敬天畏神,觀察周遭的天候變化,人在地球的半圓中(古人的想像),於是產生了圓運動的古中醫脈法,脈法即對大地中水與雲之間變化的體會,東昇西降,應呼人體氣血的變化,四季的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也應呼人體24小時,下視丘體溫的細微變化,加以酸苦甘辛鹹,此亦指導了中醫在方劑中的用方遣藥的依據。後代出現的金氏脈法,文魁脈法,瀕湖脈法,鑑湖五脈等等,其最高的指導原則,都不出於古中醫脈法的範圍,後代出現28脈,只不過要將古人把脈傳承下去,而見諸於文字的表現而已。氣血是組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血受損,人就生病,所以把脈也不過在把氣血受損有多嚴重,是要救氣還是要救血,還是氣血都要救。古中醫脈法猶如如來佛,其他的脈法猶如孫悟空72變,任何一變,都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現在的中醫學界,有扶陽派的,瀉下派的,其實都是不出於圓運動的古中醫脈法,扶陽派即是東昇系統,瀉下派的即是西降系統,不東昇何來西降?,不西降何來東昇?就如同佛家說的,沒有生何來死?沒有死何來生?生與死一直輪迴著,所以不論扶陽與滅火瀉下派都會使我們身體的圓運動繼續運轉,而其中運轉的中樞在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其道理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