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食物屬性
飲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對人體健康有重大關係。飲食調理得當,可達到補氣養血、強身健骨的作用,增強人體抗禦疾病的能力;如飲食調理不當,脾胃運化失常,損及其它臟腑,就會引起多種疾病,已病者則會使病情加重。
食物認識的種類雖然繁多,但食物性味的類同,可歸納為以下幾類,其對於疾病各有不同的利弊﹕
一、辛辣類﹕包括蔥、生薑、大蒜、韭、辣椒、煙、酒等食品。由於這類食物多屬辛熱,少食有通腸健胃作用,故適宜於寒證疾病,如腹痛、泄瀉、水腫、關節痛之屬虛寒者。如果多食,則能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損害目力,故對於咽喉腫痛、咳嗽、眼疾、痔瘡、皮膚病,均需禁忌。
二、生冷類﹕包括冷飲、瓜果、生冷蔬菜。由於這些食物性質多寒,能清熱解渴,故適用於發燒口渴、喉痛、牙痛、便秘。但因其性寒,又多屬生食,容易使腸胃功能發生影響,所以一切虛寒症及腸胃病者,都應該禁忌。
三、油膩硬固類﹕包括動物油脂和油炸炙烤類食物。油脂性滑而潤,有通腑的作用,故有利於便秘患者。但因其味厚膩滯,有損脾胃消化功能,凡胃病、腹瀉、黃疸、感冒及久病脾虛者均不宜。
四、海腥類﹕包括黃魚、帶魚、鱉、蚌肉、蝦、蟹等水產物,性味多為鹹寒而腥,亦屬發物之類。少食尚無多大影響,但多食則容易傷及脾腎,誘發疾病,所以脾腎有病,寒症疾病及宿有舊疾者,均應忌之。
五、發物類﹕除海腥類外,如香菌、蘑菇、筍、芥菜、南瓜、雪裡紅、公雞、豬頭肉,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最易誘發舊病,增重新病。特別是肝病、腸胃病、瘡瘍、皮膚疹或開刀後的傷口均不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