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與喝水

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證,一般而言,成年人的排便次數從一天2~3次到1~2天1次,糞便呈黃褐色成形,排便時順暢,無堅硬費力感,或其他不適,排便後腹部輕鬆,排空感良好都算正常;如果超過48小時不排便,或有排便困難,糞質發黏難出不暢,不論糞便堅硬或軟,都可算是便秘的範疇。
那麼到底那一些人的便秘,是可以藉由增加水份補充來改善;又有那一些人不適合呢?這就牽涉到每一個人不同的證型表現了,舉例來說,如果你的便秘表現是大便乾硬,每次排便都要花很大力氣,甚至會發生肛裂疼痛或出血,平常又容易感到口乾舌燥,及口臭,小便短赤,舌頭伸出來舌苔黃黃的,幾天沒大便就會腹脹腹痛,偏偏又喜歡吃些辛辣油炸、或重口味等燥熱食物,這樣的便秘屬於中醫講的「實熱型」便秘,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火氣大”,像這種便秘是可以透過增加水份攝取來改善的,不但如此;還可以多吃些像是木瓜、西瓜、水梨等涼性水果,或是地瓜葉、空心菜、苦瓜、芹菜等新鮮蔬菜, 效果更好。
另外還有一類的便秘不同於實熱型;平常根本毫無便意,幾乎都要靠浣腸,或藥物才能排便,雖然也久久才排便一次,但是糞便形態卻一點也不硬,排便時顯得費力,排完後覺得很累,平日面色晃白,很怕冷,手腳冰冷,舌頭顏色比較淡,舌苔白白的,小便清而長,整天沒精打采,有氣無力,也沒有腹痛或口乾舌燥等典型熱像,這種則是屬於「虛寒型」的便秘,如果是這一型便秘,就無法透過增加水份補充來改善,因為根本上是大腸蠕動力量不足,不能順利將內容物排出,所以反而應該多補充些像芝麻、麻油、杏仁、胡桃等,溫和又富含油脂類食物,以及像五穀雜糧類,纖維含量比較豐富的食物,再配合適量運動,促進大腸蠕動,來改善排便的條件。
另外中藥裏面的蘇子、火麻仁、何首烏、當歸、地黃、玄參等,配合補氣藥化裁後,對虛性便秘效果不錯,不過藥畢竟是藥,使用不當有一定的危險,因此並不建議自行服用。 同樣是便秘,卻有不同對待方式,這就是中醫辨證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