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足護理

冬日雙足護理重點要放在保濕、防乾裂的特別保養上,通常足部護理可分為浸泡清潔、去除表面角質、按摩、保養這四個步驟。

足部保養第1步:浸泡清潔

  泡腳除了保養足部,更對人體健康有所助益,我國有「熱水洗腳,勝吃補藥」的古語,中醫亦有「全息理論」,認為腳板形狀如同人的身體,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穴位,利用水的溫熱能量刺激這些穴位,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通暢,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有保健效果。若從西醫的觀點來看,人體血液有一半以上是集中於下肢靜脈,靜脈回流暢通則需要仰賴充分的肌肉收縮與關節活動,但是忙碌的現代人多是常坐辦公室,缺乏運動,足部循環不良,而泡腳便有助於改善循環,減少心臟的壓力負擔,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呵護足部的第一步是浸泡,熱水刺激神經也能使腳最大限度地放鬆。泡腳前,要先了解以下原則:
1、泡腳的時機:以用過晚餐後約1、2小時至睡前泡腳為佳,時間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2、泡腳的用水:泡腳養生的最佳溫度,是以維持水溫在40℃為最適宜,水量方面,中醫認為最佳的位置是在腳踝上約10~15公分處。若要改善腳臭問題,可用茶或白醋加水泡腳;要改善手腳冰冷,可倒入約50c.c.的米酒。
3、搭配溫熱食物:泡腳前,可以事先準備少許的紅葡萄酒、溫牛奶、熱雞湯或熱粥,在泡腳之後食用,此類溫胃湯品的內容簡單即可,食用量也不宜太多,以免反而影響睡眠品質。
4、泡腳的禁忌:若腿部或腳上有發炎、潰瘍或出血的傷口時不宜;皮膚處於發炎期間不宜;急性扭傷期間,宜冰敷而不可熱敷或泡腳;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管疾患、銀髮族等,要注意水溫與時間的控制,以及泡腳後的皮膚狀況,再決定是否可以再泡腳。

足部保養第2步:去角質

  去除腳部的角質也要視情況而定,角質堆積狀況輕微者可以用海鹽來搓洗,去除表面角質,疏通肌膚毛孔;較嚴重狀況則建議使用專用腳繭銼、足部專用磨腳石等去除角質,使用前用毛巾稍微將皮膚表面水滴沾去,保持角質層有豐富的飽水度,不應擦至完全乾燥,以免傷及皮膚。使用時要沿著同一方向摩擦硬皮部位,若使用銼刀,必須直握腳銼刀,橫握會割傷皮膚。使用後配合按摩塗抹潤膚霜。

足部保養第3步:按摩

  按摩可放鬆神經、振奮精神,使疲勞的雙足恢復活力,減緩腿部肌肉痠痛,預防循環系統疾病發生。按摩的重點在足底部,一般人足底部長時間被鞋襪保護,少受刺激,因此對外來的刺激反應較為敏感,反覆按摩可使血義更暢通。足底的按摩完成後,再依次進行腳趾間、腳背、腳腕及膝蓋以下小腿部位的按摩,按摩腳趾時要一根一很仔細按摩,尤其是趾縫與關節處。中醫認同的治病穴位有湧泉穴、足三裡穴、上巨虛穴等,另外,中醫認為「痛則不通」,若覺得尋找穴位很困難,亦可隨意在足部任何疼痛痠脹的部位進行按摩,對身體也會有明顯的改善。

足部保養第4步:滋潤保養

  一般保濕方式為:以潤膚乳液、護足霜,或使用過後的面膜餘下的精華液均勻塗於足部,腳後跟部位應適量增加保濕產品用量,然後用拇指指腹,以螺旋狀輕輕按摩腳底、腳背及腳後跟,可有效防止水分流失,恢復足部皮膚的柔嫩順滑。若足部有嚴重的乾裂情況,可自製「足膜」,將保濕用品塗抹於足部後,用保鮮膜包裹足部,並包上乾毛巾或穿著襪子,10分鐘後去除並洗凈肌膚。

  保養後會使足部的汗孔張開,冬天空氣寒涼,這時應特別注意足部的保暖,建議馬上穿上保暖的襪子或拖鞋,以免造成足部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