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痘

青春痘
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之慢性炎症,造成毛囊阻塞,形成肉眼可見的紅腫、丘疹、膿皰、粉刺、暗疤。原因分為四大類: 1. 睡眠問題:時常熬夜、晚睡,日夜顛倒,工作輪班,失眠,睡眠品質差。 2. 排便不暢:便秘,宿便過多。 3. 燥熱食品:過食燒烤食物、油炸食物、酒精性飲料、辛辣食物(辣椒、胡椒、大蒜、蔥、老薑) 、燥熱性食物(麻油、巧克力、咖哩、咖啡、芒果、龍眼、荔枝、榴槤) 。 4. 內分泌失調:女性常見的病因,嚴重者可見到月經失調、經期紊亂,痛經、閉經。 其他如毛囊內細菌、螨蟲等微生物的感染、情緒緊張、遺傳因素、氣候悶熱潮濕、及使用化妝品或部分藥品等,也與青春痘的發生有關。

中醫學認為前述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及面對壓力,都會影響內在臟腑,而「有諸內必形諸外」,當內在機能器官有問題,青春痘會在臉上相應部位顯現,因此中醫在治療青春痘,除了根據臉部五官與人體臟腑的相對關係,更結合中醫特有的脈學(把脈) ,分析個人的體質,以找出內在臟腑失調而形成青春痘的證據,再對症下藥。

青春痘的中醫證型: 1. 肺經風熱型:痘子呈紅色、或有癢痛,且多分佈於額部及雙頰。春夏時氣候濕熱較容易發生。 2. 脾胃濕熱型:痘子紅腫疼痛、時有膿皰,多集中於全臉,甚至胸背,患者因生活及飲食習慣不正常常導致伴隨便秘、口臭、口乾等症。 3. 熱盛血瘀型:痘子有紅腫、丘疹、膿皰、囊腫、硬節、疤痕等各種型式,常佈滿全臉,這類型患者也會有口渴、心煩、便秘等症狀。 4. 衝任不調型:這型的痘子以丘疹居多,且常分佈於下巴周圍。臨床上常月經延期、量少、痛經、或閉經等月經失調現象,以女性患者居多。

治療青春痘,除了以中藥調理身體外,一定要配合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擠壓痘痘引起感染或留下疤痕,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忌吃烤炸辣油膩等燥熱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養成排便習慣等,另外女性再配合月經調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春痘又稱為尋常性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最常見的部位以臉部為主,其他則好發於脖子、前胸、背部及上臂等部位。臨床表現以粉刺、面皰、丘疹、膿皰、結節及囊腫為特徵。
目前認為青春痘的主要致病原因與以下幾項:皮膚毛囊內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內痤瘡桿菌增生、毛囊角質化異常、遺傳、內分泌過多雄性素、免疫調節作用有關,並常因工作壓力、熬夜、睡眠不足、情緒、飲食不節(油炸、花生、巧克力)、個人衛生習慣等因素使青春痘病情惡化。
中醫觀點認為本病是由肺熱、血熱、過食肥甘或脾胃蘊濕積熱所致,若血瘀痰結,則反覆發作,甚至惡化而遺留疤痕。
臨床分型:
(一) 肺熱血熱型:病灶呈多形性,如紅疹、粉刺或膿皰等,伴有面部潮紅,皮膚搔癢,苔薄黃,脈弦數,治宜宣肺清熱。
(二) 腸胃濕熱型:面部出油量多,起紅色皮疹、結節,囊腫聚集,小便少,大便 黏稠有臭味,易口渴。治宜清熱化濕。
(三) 衝任不調型:女性常見的青春痘類型,通常在月經前數天痤瘡會增多加重,月經後則減輕,且常伴有月經不調的症狀,包括經前心煩易怒、乳房脹痛不適、痛經等症狀。少部分較嚴重患者還伴隨著多毛、肥胖等症狀,抽血可檢測出有多囊性卵巢的傾向。治療從調經著手,兼以治療青春痘。
(四) 氣虛血瘀型:青春痘膿頭較深,甚至沒有膿頭,摸起硬硬的,不易發出,也不易消退。青春痘表面呈暗紅色,若是硬擠破容易留下色素沈澱及痘疤。平日倦怠無力,治宜行氣化瘀。
(五) 陰虛火旺型:青春痘大片出現發紅多、化膿少或是僅有小膿頭,口乾、舌燥、大便偏硬。多發生在熬夜、作息不規律的成年人。治宜滋陰清熱。
日常生活飲食宜忌:
容易油膩的臉部肌膚,或在運動後、空氣汙染的環境,需要增加洗臉的次數,但也不可過度清潔,以免傷害皮膚。
頭髮應每日清洗,髮型以不遮掩額頭及臉頰為宜,以免滋生細菌。  睡眠要足夠,生活有規律,避免熬夜或晚睡。
避免高熱量、燒烤、炸、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 儘量放鬆心情保持愉快,精神壓力會加速青春痘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