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盆腔炎
盆腔炎的定義: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的炎症統稱。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卵巢炎等,臨床上可分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兩種,多以慢性盆腔炎較為常見。
並非所有的婦女都會患上盆腔炎,因為女性生殖系統有自然的防禦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能抵禦細菌的入侵,只有當抵抗力下降,或由於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禦功能遭到破壞時,才會導致盆腔炎的發生。造成盆腔炎的常見因素主要是產後、流產後、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經期感染細菌,及周邊器官的炎症蔓延。
急性盆腔炎,多有下腹痛,可伴腰酸,尿頻急、排尿困難。嚴重者伴有高燒、寒戰、頭痛、食慾不佳及白帶增多等症狀。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連及盆腔充血,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月經前後加劇。因慢性盆腔炎發病時間長,病情較頑固,很多女性在治療後還會反復發作。
盆腔炎的臨床表現:
1.月經失調:早期因子宮內膜充血及潰瘍,可能有月經過多。多數患者就診時患病已久,子宮內膜已遭受不同程度破壞,而表現為月經稀少或閉經。
2.下腹墜痛:由於盆腔炎症和粘連,可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墜痛,經期加重。
3.全身症狀:若為盆腔結核活動期,可有結核病的一般症狀,如發熱、盜汗、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有時僅有經期發熱。
4.不孕:由於輸卵管粘膜破壞與粘連,常使管腔阻塞;或由於輸卵管周圍粘連,有時管腔尚保持部分通暢。但粘膜纖毛被破壞,輸卵管僵硬、蠕動受限,喪失其運輸功能導致不孕。
5.全身及婦科檢查因病變程度與範圍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子宮一般發育較差,因周圍有粘連使活動受限。若附件受累,在子宮兩側可觸及大小形狀不規則的腫塊,質硬表面不平、呈結節或乳頭狀突起,或是鈣化結節。
在中醫證型上略分四型:
1.胞宮積熱:宜清熱解毒,方用銀翹紅醬解毒湯加大黃、黃柏。
2.胞宮濕熱:宜清熱化濕。方用二妙散合加減龍膽瀉肝湯。
3.瘀滯胞脈:宜活血行氣。方用少腹逐瘀湯加敗醬草、益母草。
4.正虛邪戀:宜扶正袪邪。方用慢盆湯加敗醬草、益母草。
臨床衛教:
良好的生活作息,均衡的飲食,切勿抽煙飲酒,少食膏粱厚味及油膩甜食,貼身
衣物宜首選乾淨透氣的棉質衣料,勿過度盥洗陰道以免破壞陰道黏膜的酸鹼質及
妨礙有益菌落的生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