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保育
小兒生理上「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為「稚陰稚陽」之體,即指小兒機體柔嫩,氣血未充,經脈未盛,神氣怯弱,而其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等特點,故進補應小心 [在生活上]
注意溫度的變化與衣著
明代徐春甫養子十法中提出:背暖、肚暖、足暖、頭涼、心胸涼….等原則,強調小兒衣著不可過多或過少,背、腹、足等要注重保暖。
宜適度的戶外運動 應有充足的睡眠,並在氣候適宜情況下,讓小兒到戶外接觸陽光和新鮮空氣。
宜保持精神安靜心情愉快 由於小兒屬於「成而未全,全而未壯」的體質,受外界刺激多是第一次,對於外界刺激的應付能力不足,所以保持小兒精神安靜,是非常重要。
保持小兒精神安掙,尤其是初生的嬰兒,保持環境安靜舒適,對促進小兒大腦的發育,智慧的增長,氣質的培養等,有著重要的作用。
[飲食宜忌]
寒涼、冰冷食物: 任何冰品、西瓜、香瓜、哈蜜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蓮霧、綠豆、白蘿蔔、大白菜、苦瓜、小黃瓜、絲瓜、冬瓜、番茄、可樂、汽水。
辛辣、燥熱、燒烤、油炸食物: 辣椒、大蒜、芫荽、老薑、蔥、沙茶醬、茴香、韭菜、肉桂、羊肉、龍眼、荔枝、芒果、榴槤、醃漬品、咖哩、咖啡、巧克力。
清淡甘平易吸收食物: 芭樂、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空心菜、菠菜紅蘿蔔、茼蒿、花椰菜、雞肉、魚肉、豬肉、排骨、豬小腸、雞蛋、牛奶、豆漿、米飯、等等。
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避免過冷、過熱、刺激性、太甜、太油膩、難消化之食物。
凡黏膩乾硬酸鹹辛辣燒炙煨炒煎,俱是發熱難化之物,皆宜禁絕。 現代小兒多喜高熱量飲食,而且過量,造成許多小胖子,而肥胖相伴而來的心臟血管、高血壓、膽固醇…等等問題。所以,依據古人觀點,選擇清淡、易消化、不偏食、不過量等,可保小兒安。
小兒進補宜慎重 凡藥之性,皆有所偏,藥治病,是以藥物之偏性,矯正臟腑之偏性。
所謂:「有是病而用是藥,則病受之矣,無是病而用是藥,則元氣受之矣。小兒元氣幾何,能無陰受其損,而變生不測耶?」 現代人喜歡給小兒進補,從維他命到健康食品,到各種補養中藥等等,不一而足,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開胃粥] 材料:炒白朮三錢、陳皮三錢、砂仁一錢半、麥芽一錢糙米30克、白米70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以1500西西的水煎成1000西西,去藥渣後,與米主成粥即可。
[感冒藥浴] 柴胡、荊芥、紫蘇、薄荷各十錢,煎湯,趁熱擦浴,有退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