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咳嗽

肺氣上逆作聲

  • 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衛表證,屬於邪實。
  • 內傷咳嗽:久病或反覆發作,起病緩,身無表證,多見虛實夾雜,本虛標實。

鑑別症狀特點

咳嗽時間、節律、性質、聲音

  • 咳而急劇、聲重,咳嗽時作,白天多於夜晚,或咽癢澤咳者,多為外感風寒或風熱引起。
  • 咳聲嘶啞,病勢急而病程短者,為外感風寒或風熱、燥熱。
  • 病勢緩而病程長者為陰虛或氣虛。
  • 咳聲粗濁者多為風熱或痰熱傷津
  • 咳而聲低氣袪者屬虛,宏亮有力者屬實。
  • 早晨咳嗽陣發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多為痰濕或痰熱咳嗽。
  • 午後、黃昏咳嗽加重,夜間時有單聲咳嗽,咳嗽輕微短促,多屬肺燥陰虛。
  • 夜間咳嗽較劇,持續不已,少氣或伴氣喘,為久咳至喘的虛寒證。
  • 飲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屬痰濕。
  • 情志鬱怒加重者因於氣火。
  • 勞累、受涼後加重者多為痰濕、虛寒。

痰之色、質、量、味

  • 咳而少痰多屬燥熱、氣火、陰虛
  • 痰多者多屬濕痰、痰熱、虛寒
  • 痰白而稀薄屬寒
  • 痰白、稠厚易出屬濕
  • 痰黃而稠屬熱
  • 痰白質黏者屬陰虛、燥熱
  • 痰白清稀透明成泡沫樣的屬虛、屬寒
  • 咯吐血痰,多為肺熱或陰虛
  • 有熱腥味或腥臭氣的為痰熱
  • 味甜者屬痰濕;味鹹者屬腎虛

外感咳嗽辨證論治簡表

辨證 風寒襲肺 風熱犯肺 風燥傷肺
肺氣失宣 肺失清宣 肺失清潤

咳嗽 聲重有力 氣粗或咳聲嘶啞 乾咳作嗆
咯痰 稀薄,色白,
或中等,易咯
黏稠或黃,量少,
咯痰欠爽
無或極少,或點絲狀
或帶血絲,咯痰欠爽
伴有症狀 可伴見風寒束表證 可伴見風熱犯表證 見唇鼻乾燥,咽喉乾痛等〝燥〞邪特徵
舌苔 薄白 薄黃 涼燥薄白
溫燥薄黃
脈象 浮或浮緊 浮數 浮或浮數



多屬上感或急性支氣管炎的初起階段(全身毒血症不明顯,而以呼吸道症狀為主)
多見於秋冬季
可見於多數急性支氣管炎或肺炎初期等第毒血症較顯著)
多見於春季
多見於秋冬內較乾燥的季節,如上感、急性支氣管炎的某些類型,以及肺結核初期,支氣管內膜結核的部分患者
治法 疏風散寒 疏風清肺、化痰止咳 溫燥: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涼燥:疏風散寒、潤燥止咳
主方 三拗湯,止嗽散 桑菊飲 溫燥:桑杏湯
涼燥:杏蘇散

內傷咳嗽辨證論治簡表

辨證 痰濕蘊肺 痰熱鬱肺 肝火犯肺 肺陰虧耗 肺氣虛弱 寒飲浮肺

咳嗽 咳聲重濁 咳嗽氣粗(有力) 氣逆作咳,或為嗆咳 乾咳、咳聲短,午後黃昏為劇,或聲音嘶啞 咳聲低弱,氣短 咳嗽氣急,甚則喘鳴有聲,多寒冬發作加重
咯痰 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痰多易出 稠黏或黃或帶血或味腥,量多,咯欠爽 黏、少、咯不爽,咽中伴有痰滯感 痰黏或黃或痰中帶血,量少 清稀,咯吐無力量多 痰多,清稀泡沫狀,或帶黏,色白易咯
伴有
症狀
胸悶脘痞,嘔惡食少,神倦乏力 發熱面赤或不發熱,口乾黏欲飲或胸脅肋脹痛 咳時面赤,咽乾口苦,症狀可隨情緒波動增減,或有脅痛 消瘦無力,鸛紅潮熱,盜汗,口乾咽燥 面白畏風,易汗,易感冒,神疲懶言 形寒怕冷,喜熱飲,可時輕時重,或伴有肺、脾氣虛症狀
脈象 孺滑 滑數 弦數 細數 細弱 細弦滑或沉弦
舌苔 白膩 薄黃膩舌紅 薄黃少津 舌紅少苔 淡白 白滑



慢支或伴阻塞性肺氣腫,肺功能代償型、支擴等 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肺膿瘍或慢支、支擴伴繼發感染而急性發作者 多見於慢支、慢性咽喉炎、支氣管內膜結核等,或神經官能症患者 肺結核、慢性咽喉炎、肺部腫瘤或肺炎、肺膿瘍恢復期 多種肺系疾病,伴阻塞性肺氣腫,肺功能失代償 慢支後期伴重度失代償性肺氣腫居多
治法 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清熱肅肺,化痰止咳 清肺平肝,順氣降火 滋陰潤肺,止咳化痰 補氣溫肺,化嗽止咳 溫肺化飲
主方 二陳平胃湯、三子養親湯 清金化痰湯 加減瀉白散、黛蛤散 沙參麥冬湯 溫肺湯 小青龍湯

重點思考:

    1. 解釋咳嗽〝鐘非扣不鳴〞的說法?臨床上有何價值?
    2. 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的辨證與治療要點是什麼?兩者有什麼相互關係?
    3. 痰濕咳嗽有那些主病?如何治療?臨床可見那些病理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