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麸质素食
饱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折磨的病人,或许可以尝试无麸质素食(gluten-free vegan diet)疗法。
RA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发作时除了关节疼痛,并发其他关节症状外,也容易导致心肌梗塞,中风及动脉阻塞,目前全球约有二千万名患者。根据卡罗林斯卡学院的一篇研究结果指出,以坚果、葵花籽、水果和蔬菜为主的无麸质素食,能降低胆固醇并改善免疫系统,对于RA患者来说,这种饮食方式所起的作用相当重要,有助减缓关节疼痛及其相关症状。
麸质是谷物中的一组蛋白质,在小麦、黑麦及大麦中可发现,而无麸质素食排除了动物制品及含麸质食品。在这篇刊登在《关节炎研究和治疗》的研究中,佛罗斯特嘉德(Johan Frostegard)及其同事将自愿者分成两组,以一年为期,其中38人食用无麸质素食,另外28人饮食均衡但并非素食。
实验结果显示,无麸质素食组的自愿者,除了体重下降外,在低密度脂蛋白(LDL),也就是会引起动脉阻塞的坏胆固醇,他们的数值也比较低。另一组自愿者的状况则没有多大改变。
有证据显示,LDL可能与免疫系统不正常运作有关。研究人员说,无麸质素食者的C-反应蛋白(CRP,C-Reactive Protein)含量较低,这种特殊蛋白可作为人体内发炎程度的指标,也可应用在预测心脏病的危险上。
研究人员表示,不同食物在预防心肌梗塞和中风上所扮演的保护作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系统性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因迄今未明,关节的滑膜炎是其基本的病理改变。慢性炎症可侵犯关节的软骨、韧带、肌腱、筋膜和相连的骨骼,尚可累及心、肺、血管等,可见到类风湿性皮下结节、动脉炎、神经病变、巩膜炎、心包炎、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结节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等诸多关节外表现。
对于类风关的治疗,主要是缓解关节疼痛及晨僵;控制骨破坏;保持、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品质。在治疗方面,若肌肉关节红肿热痛,发热或低热,关节局部见红斑,可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药如生石膏、知母、黄柏、忍冬藤、地龙、连翘等;若肌肉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遇寒则剧,得暖稍缓,药可用熟附子、炙麻黄、桂枝、羌活、当归、细辛、白芍等;若关节肌肉肿痛,或形寒肢冷而部分关节肿痛灼热;或低热,口干汗出而部分关节冷痛,遇寒加剧,则属于寒错杂型,药物应当寒热并用,如桂枝、白芍、知母、黄耆、秦艽、独活、鸡血藤等。
蜂针治疗是针对有受寒、受潮,关节肌肉疼痛,呈游走性、对称性的患者。须先经医师进行蜂毒过敏试验,在患者前臂下端内侧皮肤处消毒后,用游丝镊拔出活蜂尾部针,刺入皮肤一点五毫米,随即拔出,二十分钟后观察,如仅在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反应,不扩散,时间短,无全身反应者,多属非特异性毒性反应。二十四小时后,再观察有无广泛的局部剧烈红肿、奇痒等反应。如无此类反应,即可进行蜂针治疗。
针刺方法是取活蜂(意大利蜂种最佳),使其毒刺直接刺入穴位,然后拔去蜂体,让蜂针留于穴位二十分钟,这时穴位周围可见黄豆大小的丘疹,病人感觉局部发热、痒甚时拔去蜂针,一只蜂只螫一个穴位。十次为一疗程,五日治疗一次。
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1种名为“雷公藤”的中药治疗效果优于使用普遍的西药。
中国大陆长期以来都使用雷公藤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自体免疫疾病会影响手脚四肢关节,可能导致患者不良于行。
雷公藤的萃取物已引起多间药物实验室兴趣,
初时出现全身痛楚、手指头肿胀和麻痹,到专科门诊求医才发现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开始服用甲氨蝶呤,效果未如理想。后来她采用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因福利美”,注射第一针后病情明显好转,痛楚亦减轻,基本起居生活的已大致回复正常。她每个月打1支针,共打了5支,去年1月完成疗程,至今已9个月,类风湿关节炎没有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