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發病原理

人體內部(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和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即正氣) 和外界環境(各種致病因素,即邪氣)相互鬥爭中,邪氣處於暫時的優勢。

致病因素

  • 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伏氣)
  • 疫癘: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來致病因素, 形成的主要原因為氣候的特殊變化及環境衛生不良。
  • 七情:
    • 喜:喜樂過度影響到肺。
    • 怒:不獨傷肝,亦可傷及其他臟器。
    • 憂:憂傷肺,亦能傷脾。
    • 思:思慮傷神(心),也能傷脾。
    • 悲:傷心,也有因內臟發生變化,而後產生悲哀症狀。
    • 恐:傷腎。腎藏志,心藏神,血不足則志歉,志歉則易恐,恐則神祛。
    • 驚: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 飲食和勞逸
  • 房室不潔:色慾過度,損傷腎中所藏之精氣。
  • 創傷和蟲獸傷害。
  • 蟲積:因飲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以及油膩肥甘之品, 致濕停熱生,醞釀生蟲,久而成積。或誤食污穢不潔的食物所致。
  • 中毒:毒蛇猛獸,飲食中毒,藥物中毒。
  • 遺傳。
  • 痰飲:內臟功能失調,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性產物。一般以質稠濁的叫痰, 清稀的稱飲。
  • 瘀血:又稱蓄血,因氣虛、氣滯或血寒等原因,使血液運行不暢, 或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消散。瘀血形成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