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治療

痛經的治療
痛經雖分以上四型,臨床上常見四型互相混合,若要詳細辨認,需賴中醫專家把脈診斷,針對各類型調配中藥或施以針炎做治療。

不過大體說來,痛經總是因血行不暢,若能服用活血行血及通血脈之中藥配方,如「折衝飲」之類,往往有效。只要是因為折衡飲這一帖藥方中,配有當歸、川芎、紅花、桃仁等活血行血、血行通暢、自然不痛。因此在臨床上不論各種類,「折衡飲」效果常常令人滿意,如配合中醫辨症分型治療效果更完美;像「氣滯血瘀型」加用理氣藥如逍遙散、疏肝散。「寒濕凝滯型」如用艾附暖宮丸、白鳳丸,「肝腎虧虛型」加用首烏地黃丸,氣血虛弱型則加用八珍益母丸等,總之對于痛經切勿等閒視之不能只治標而不治本。

如果是痛經突然發作,需緊急治療時,使用針灸療法,療效甚為快速,針灸的穴位以關元、中極、命門、子宮、三里、三陰交、太溪等穴。任選二、三個穴位採用補法、一般留針30~60分鐘加用艾條灸15~20分鐘。若用耳針治療,可選用卵巢穴、子宮穴、皮質下穴。
此外關於因炎症所引起的痛經,在中醫歸類是屬血熱瘀結型,其臨床特點是,經前或經期腹痛下墜、腹部刺痛痛比脹為重,身體或
腹部發熱,小便色黃或灼熱,經色紫紅質稠有臭味、舌質紅、舌苔白膩、脈象滑數。此型痛經在中醫治療上必需使用清熱涼血的藥物,如黃芩、瞿麥、萹蓄、延胡、赤芍、車前子、川棟子、地骨皮、甘草。才能奏效,前面所提痛經與此種感染型者有所不同,需要特別注意。

痛經的自我調理

常患痛經的婦女,在月經來的前幾天到月經期間,必須要比平常更注意身體調理、保養、例如: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有規則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要避免身心的疲勞等等。

 在飲食方面,營養不能太差,可以常喝牛奶、多吃瘦肉、蛋類,充分的補充蛋白質。蔬菜方面要忌食、酸菜、竹荀、白蘿葡、大白菜等涼性蔬菜、咖啡、濃茶等辛辣刺激也要節制。當然冰冷的飲料,水果更應減少攝取。

 痛經在一方面看來:是與骨盤內充血和子宮肌的收縮有關。所以中醫的導引和按摩法極為有效。在此先介紹幾項簡易的痛經防治體操:

(1)仰躺著,彎曲膝蓋,做腹式呼吸。
(2)仰躺著,雙腳張開,將左腳慢慢抬高,用手握著左腳,這樣地左右交換做幾次。

(3)仰躺著,雙手抱住膝蓋,各靠近腰部,這種動作也同樣地做幾次。

 此外尚有仰臥起坐運動,下蹲運動,提踵運動如能持有恆地運動數個月,不但對痛經的預防有積極的效果,就是身體健康的維護更是大有幫助。

痛經服用止痛藥要留意

痛經的治療中醫常能發揮驚奇的效果,痛經請勿亂用鎮痛劑或荷爾蒙劑。

中醫根據「不通則痛」的理論觀點,認為痛經最主要還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血通則不痛。因此中醫使用有活血、行血、行氣的中藥配方來治療、「婦女痛經」,可說最是擅長。
站在正確的醫學角度,對於痛經的處理,都主張;即使因痛經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不便,也請不要亂用鎮痛劑或荷爾蒙劑,否則為此而擔誤了治療時效,反而不好。

談到「經痛」,那的確是一個令很多婦女,感到困擾的老問題。尤其少女經痛更是常見,很多原本青春活潑的少女,因生理的不順而使生活失去樂趣。誠想自從月經來潮後,那種每個月定期出現的腹部疼痛,就算是身體不受到嚴重的傷害,但直接影響到工作和學業總是一大損失,而且,因為恐懼疼痛的降臨,所造成精神上威脅,更是讓人難過。因此如何做好防治工作以擺脫月經痛的糾纏,是少女們要注意的課題。

對於少女經痛;過去我們常聽到老一輩的說法是:「那必須要等到結婚後就會自然痊癒了。」關於此點,有人認為那可能是情緒在婚後變得較為穩定的緣故。然而無論如何,今天時代變遷,社會快速進步,總不能只是期待自然痊癒,應更積極一些,面對病痛,多去瞭解一下自己切身的生理問題。
譬如說,平時可多接一些有關婦女保健書籍,或請教專家,在找
醫師方面,特別是傳統的中醫師,在這一方面有獨特的優點由於傳統中醫較注重病人的整體觀察,也就是透過病人的精神、氣色、身態及脈象診斷,再據以判別體質屬性,施以治療。這與西方醫療常以局部「內診」為檢查病灶的方式大不相同。換句話說,傳統中醫以仔細的望、聞、問、切「四診」,及精詳辨症即能夠對於經痛的患者採取根本有效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