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

紫 苏《别录》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的叶或带嫩枝。

紫苏

性状 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嫩枝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柔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圆形,长3~9.5cm,宽2~8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呈紫红色,淡红色,有腺点。轮伞花序2花,组成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形,顶端急尖或呈尾状;花萼钟状,外有柔毛及腺点;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冠筒内有环毛,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 雄蕊4。小坚果近球形,黄褐色,有网纹。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全国有栽培。

采制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苏叶

 
苏梗 方柱形,四棱钝圆,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节稍膨大,有对生叶痕或枝痕,体轻,质硬,难折断,断面列片状。

苏梗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本品发汗解表,宣肺止咳,常与羌活、防风等同用,如羌苏达表汤。若兼气喘咳嗽,每与前胡、杏仁等药同用,如杏苏散;若兼气滞胸闷者,常配伍香附、 陈皮等药,如香苏散。
2.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为醒脾宽中,行气止呕良药,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如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气机不畅,胸闷呕吐,寒热头痛者,每与藿香、陈皮、半夏等配伍,如藿香正气散;若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常取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同用。用治七 情郁结,痰凝气滞的梅核气证,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此外,又可用于鱼蟹中毒,腹痛吐泻。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不宜久煎。

化学成份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紫苏醛(l-perillaldehyde)、紫苏醇(I-perilla-alcohol)、柠檬烯、芳樟醇、薄荷脑、丁香烯,并含香薷酮(elshottziaketone)、紫苏酮、丁香酚等。

药理 苏叶煎剂有缓和的解热作用, 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本品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附药  紫苏梗

为紫苏的茎。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 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相关 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