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醫正骨
在古代的医籍里有“正骨”、“整骨”这样的辞汇。中国古老的“正骨”手法一般在学习武术的人群中流传,而且代代相传。所以过去的人一旦发生跌扑损伤就直接到“国术馆”治疗。中医所称的“手法”就是以两手安置受伤的筋骨,让它回到原来的位置、角度。
传统中医正骨术已经在民间流传数千年了,它不用开刀,只使用双手触摸皮肤,就能够准确判断筋骨及骨折情况,在不知不觉之中,顷刻间接上断骨,再加上几副中药,就治好了。
古代最严重的跌扑大概就是从马背上摔下来;习武练武之人打斗受伤或是武术派别的斗争;以及从高处取放物品跌落下来。较少像现代人这般,大面积的人群发生脊椎异位变形,这对古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事。
中医认为“背骨”是人体背后大椎骨以下,腰以上那条居中的骨节,也叫做“膂骨”,一般人称它“脊梁骨”。医书上说:脊骨上载两肩,内系脏腑。如果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
治疗方法“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就可以直起来了。与西方整脊术不同的地方。中医治病是内外合治的,所以除了手法外,还要内服、外热敷,才算完整的治疗。
现代由于西方医学的引进,传统“正骨”的治疗手法也逐渐被遗落,让这些原本简单易治的小病,如闪腰、扭筋、脱臼等,变成了很多慢性病的源头。
当一个人脊椎不正时,则督脉与夹脊两旁的太阳膀胱经经气会同时受阻,阻于颈部以上,则头晕目眩、头痛、鼻病、目风,头面发病;阻于胸椎则发生咳喘、心悸、气短、胸闷及癫痫,心肺症;阻于腰椎则大小便不通、腹泄、痔疮、遗尿、腰背强痛难以屈伸俯仰、下肢痿痹或女子带下、月经不调、不孕;男子阳萎、遗溺、滑精等下半身生病。
这个原因造成的全身疾病,药物治疗毫无效果,病人会自觉全身无处无病,而且不管看哪一科医生,吃什么药,结果都是诸药罔效。因而对所有医生失去了信心。
许多患者经常会误以为自身病势严峻,求医无门,而产生悲观绝望情绪,甚至性格变异,人际关系乖舛,最后变成家庭与社会的负面人物。如果能懂得从外科脊椎矫正入手,配合内科调养,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重病。
中医正骨术治疗手段简单,花钱少,效果好,痊愈快。目前在美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加州法律已经认可正骨医师在美国可以开馆行医。在法律给予更多的保护之后,正骨术能有机会造福更多患者。
因此,建议病人即使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手法高明的正骨医师,也可以透过静坐、游泳、炼功、瑜珈等持续有恒的锻炼运动加以改善,千万不要灰心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