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

中国最早的口腔科专著《口齿类要》中明确记载了口腔溃疡的中医观点,文中明确地将口腔溃疡分属于三类致病原因,分别是上焦属热、中焦属寒、下焦属虚,三者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独立致病。简单来说,中医将口腔溃疡归类为上端消化道发炎、肠胃营养吸收不良、抵抗力下降三类因素,致病原因与西医想法不谋而合,但是中医强调“知微见着”,可从患者许多生理特征寻找疾病真正原因,并尝试从根本改善患者体质来减少口腔溃疡的复发率。

口腔溃疡可概分为脾胃湿热、心肾阴虚、脾虚湿困三种证型,这三者平时都具有独特生理特质与疾病征象,以下依照口腔溃疡发作时的症状、治疗与调养分别说明,以供民众作为参考。

(一)脾胃湿热型
症状:溃疡面大部分为呈现多形性、充血肿胀、黄色或灰黄色薄膜、渗出物较多与疼痛明显的症状,平时也具有火气大的症状,如口臭、口苦、燥热、大便干硬躁结等症状。
治疗:常使用半夏泻心汤、承气汤等清热药物;外治可用板蓝根煎水漱口,或用珍珠、黄连、石膏等磨粉喷抹伤口来减缓疼痛。
调养:由于脾胃热象多与饮食关系密切,一般认为食用烤炸类食物所导致的口腔溃疡多属此类。所以这类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调节,应多食新鲜水果与蔬菜,减少食用辛辣、烤炸之物。平时还要注意排便习惯,因口疮发作前多会有大便硬结难排,或粪便稀糊恶臭情况。

(二)心肾阴虚型
症状:溃疡面则为散在多发、中央凹陷圆形、颜色鲜红,疼痛程度会随着早晚与疲倦程度而有波动等特征,平时有许多所谓虚劳的症状,如夜寐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会视情况使用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滋养药物治疗;外治可用生地黄煎水漱口,醋调少许肉桂、附子末敷脚底来快速改善症状。
调养:由于主要为长期虚损所致,所以首重养心宁神,以及规律且充足的休息。平时多食用较滋润的食物,让身体能获得较易吸收的营养,如木耳、番茄等,最重要的是有充足的休息才能让身体阴阳平衡,使粘膜溃疡加速痊愈。

(三)脾虚湿困型
症状:溃疡面多呈现不规则、溃疡面有白色翳膜等特征,平时会有许多消化不良症状,如纳差腹胀、大便溏薄。
治疗:常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等健脾化湿药物治疗;外治可用银花、甘草等分煎汁漱口以改善症状。
调养:可藉食疗来改善肠胃,如莲心、山药、薏仁、糯米等食材熬粥服用,都具有相当疗效。中医认为脾胃与肌肉相关,所以适当加强身体锻炼,也能降低复发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