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脫性唇炎
中醫稱之為“唇風”。剝脫性唇炎又稱慢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粘膜紅腫、糜爛、皸裂、脫屑為主要特徵,其症時輕時重,日久不愈。現代醫學認為 其發病與寒冷、乾燥、日光照射、菸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樂器吹奏等因素有關。 中醫認為本病病因為風火毒邪搏結於唇;或過食辛辣厚味,脾胃濕熱,熏灼唇部;或皮經血燥生風所致。
本病多發於下唇,也有上唇發病者。病情長,有反復發作史,以冬、春乾燥季節多發,嚴重者可四季發病。唇粘膜腫脹,色暗紅,乾燥,有廣泛灰白色秕糠狀鱗屑,或有皸裂,局部發癢髮乾,灼痛不適。嚴重者可有糜爛、膿性分泌物,可影響到嘴唇功能(粘連後不能張開)。
健脾養陰湯 | |
[成份]:太子參12g,白朮6g,茯苓、麥冬、黃精、胡麻仁各10g,陳皮、 甘草各4g。 [服法]:每日一劑,水煎,早晚二次口服。 [功效]:健脾養陰,通脈活血。 |
|
黃連解毒湯 | |
[成份]:梔子10g,石膏、生地、滑石各15g,黃連6g,黃芩9g, 薏苡仁30g,生甘草5g。 [加減]:腫痛加白芷9g,靡爛加烏賊骨6g、 土茯苓12g;出血加荊芥炭12g,茜草根10g;便秘加生大黃6g。 [服法]:每日一劑,水煎服,早晚二次分服。一周為一療程。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主治光化性唇炎。 |
|
清熱消腫湯 | |
[成份]:黃芩、赤芍、牡丹皮、當歸、川芎各10g,生地黃12g,蟬退、甘草各6g。 [加減]:濕熱盛者加黃連、薏苡仁、豬苓、黃柏;風邪盛者加荊疥、薄荷、連翹;血虛者加丹參、阿膠、黃耆、黨參;陰虛者加麥冬、白芍、五味子、地骨皮。 [服法]:每日一劑,水煎服,早晚二次分服。二周為一療程。 [功效]:涼血散瘀、清熱消腫,主治慢性唇炎。 |
|
桃仁脂膏 | |
[成份]:桃仁20~30g;將桃仁搗爛如泥,少許豬油和之,置於乾淨瓶中備用。 [服法]:溫水洗淨患處,用棉籤塗上脂膏,每日2~3次,3~4天一療程。 [功效]:養血活血,滋潤肌膚;主治唇裂。 |
|
蜈蚣大黃油 | |
[成份]:蜈蚣五條烘乾研末,生大黃6g,麻油5ml,熟雞蛋黃2個。 [服法]:將熟雞蛋黃放入麻油中炸黑棄去,再放入生大黃炸黑棄去,油內放入蜈蚣粉,調勻即可。外用搽唇,每日3~4次,忌辛辣食物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生肌,祛風潤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