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药物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惊厥、瘰历等症。
运用这类药物治疗癫痫、惊厥等并见痰涎壅盛的热症,需配清热、镇痉的药物同用。
贝母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叶川贝、川贝母,以及浙贝母等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入心、肺经。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风热咳嗽,郁火痰结咳嗽、咯痰黄稠等症。
川贝与浙贝皆属性寒而有苦味,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于痰热咳嗽等症。然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有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则不及浙贝母,故宜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可与沙参、麦冬、天冬等品配伍;浙贝母苦寒之性较重,开泄力胜,大多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所引起的咳嗽,常与桑叶、杏仁、牛蒡子、前胡等品配伍同用。
2.用于瘰历、疮痈肿毒及肺痈、乳痈等症。
二贝都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疮痈、乳痈及肺痈等症。然浙贝偏于苦寒,长于清火散结,故一般认为用浙贝较佳。在临床应用方面,治瘰历可与玄参、牡蛎配伍;治疮痈可与连翘、蒲公英、天花粉等配伍;治肺痈,可与鲜芦根、生苡仁、冬瓜子、鱼腥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川贝母、川贝、京川贝(均为川贝母)、象贝母、浙贝(均为象贝母)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川贝母价格较贵,以研粉吞服为宜,每次吞服三分至五分。
【按语】贝母与半夏,都能止咳化痰。但贝母苦寒清热,功专治肺,适用于热痰、燥痰;半夏辛温散寒,治在肺脾,适用于寒痰、湿痰。故一润一燥,各有所长。
【方剂举例】二母散《和剂局方》:贝母、知母。治阴虚发热咳嗽。
前胡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临床应用】用于肺气不降、痰稠喘满、咯痰不爽及风热郁肺、咳嗽痰多等症。
前胡辛散苦降,稍有散风之力,长于降气化痰,故适用于肺气不降、清肃之令不行,痰稠喘满,咯痰不畅等症,常于桑白皮、苏子、杏仁等药配伍;至于用治风热郁肺、咳嗽痰多,可与薄荷、牛蒡子、桔梗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嫩前胡、粉前胡、前胡(洗净,晒干,切片用)、炙前胡(蜜炙用,润肺降气化痰)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前胡与白前都能降气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
2.前胡与柴胡都有发散的力量,两药配伍同用可用于散风解热,故前人称二胡为风药。但前胡治在肺经而主下降,柴胡治在肝胆而主上升,这是二药不同之点。
【方剂举例】前胡散《证治准绳》:前胡、桑白皮、贝母、麦门冬、甘草。治咳嗽、涕浊稠黏,心胸不利,时有烦热。
瓜蒌
【药用】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及肺痈等症。
瓜蒌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功效,故可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厚、咳吐不利及肺痈等症,常与知母、浙贝母、生苡仁、冬瓜子等配伍同用。
2.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瓜蒌能清上焦的积热,又可化浊痰的胶结,故能通胸膈的痹塞,而治胸痹胁痛,在应用时常与薤白配伍。此外,本品还可用于乳痈初起、肿痛而未成脓者,与蒲公英、乳香等合用,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3.用于肠燥便秘。
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肠燥便秘等症,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全瓜蒌(药店配炒瓜蒌皮三分之一,炒蒌仁三分之二)、瓜蒌皮、蒌皮、炒瓜蒌皮(均配炒瓜蒌皮,有清肺化痰、宽中利气之功)、瓜蒌仁、炒瓜蒌仁(均配炒瓜蒌仁,用时打碎,有润燥滑肠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瓜蒌一药,原植物称为栝蒌,使载于《本经》。在古代使用时不分皮、仁,以整个果实使用,如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上称为栝蒌实,都以枚计。至后世始分栝蒌果实的果皮为瓜蒌皮,专主清肺化痰、宽中利气,适用于痰热咳嗽、胸痹胁痛等症;瓜蒌的种子较瓜蒌仁,偏主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如属便溏腹泻,不宜应用;皮、仁合用,称全瓜蒌,则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滑肠通便。
2.本品配以贝母,则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以治燥痰;配以薤白,则开胸散结、通阳利气,以疗胸痹。
3.据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栝楼或栝蒌,及今之瓜蒌。但上海及江、浙地区药店中另有“栝蒌”一物,它的皮成焦黄色,与瓜蒌皮相似,但种子中段则凸起如束腰带,形如螳螂头,与瓜蒌仁不同。它是葫芦科草本植物王瓜的果皮和种子,与本品不同,应予区分。
【方剂举例】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栝蒌、薤白、半夏、白酒。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竹茹(附:竹沥)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或苦竹等茎的节间部份,用刀刮去第一层青绿表层后,刮下的中间层。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稠厚。
竹茹寒能清热,兼有化痰作用,故能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瓜蒌等药同用。
2.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竹茹有和胃降逆作用,适用于胃热呕吐、呃逆等症,常与橘皮、半夏等药同用;对妊娠呕吐之症,本品也可应用。
【处方用名】竹茹、淡竹茹、竹二青(生用)、炒竹茹(炒为焦用,减少其寒性)、姜竹茹、姜汁炒竹茹(炒时加适量姜汁,可减少其寒性,并加强止呕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竹沥:取新鲜淡竹截断后,架起,烧其中央部份,二端即有淡黄色的汁液流出,以器皿盛容,即为竹沥。性味甘寒,清热化痰的作用比竹茹强。可用于肺热痰多咳嗽、气喘胸闷,以及中风昏迷、痰涎壅塞等症。常与生姜汁同用。一般用量为一两至二两,单独饮服或用药汁冲服。
【方剂举例】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哕逆。
天竺黄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因病而生成在节内的块状物。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化热痰,凉心定惊。
【临床应用】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
天竺黄能清化热痰,凉心定惊,功用与竹沥相似,适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在临床上以用于痰热惊搐居多,常配合朱砂、郁金、黄连、僵蚕等同用。
【处方用名】天竺黄、天竹黄。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猴枣
猴枣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猴科猴的胆囊及肠道间的结石。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心、肺、肝、胆经。
【功效】豁痰镇惊,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痰热壅塞,喘逆声嘶,以及小儿热盛惊厥等症。
猴枣能清化痰热而定惊,功用与牛黄、马宝相似,适用于痰热喘咳、惊痫抽搐等症,常与川贝、天竺黄、沉香、麝香等合用。
此外,猴枣又有清热解毒作用,所以还可用于痈疽、瘰历痰核等症。
【处方用名】猴枣、猴子枣(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至三分,研粉冲服。或入丸散,吞服。本品价格昂贵,用时须注意剂量。
【方剂举例】猴枣散(验方):月石、猴枣、青礞石、川贝、天竺黄、伽南香、麝香。治惊痫热痰壅塞。
礞石
【药用】本品为绿泥石片岩或云母片岩。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入肺、肝经。
【功效】下气墬痰,镇肝止痉。
【临床应用】1.用于稠黏老痰、顽痰,癫痫惊悸等症。
本品性烈而质重,功专墬痰,主要用于顽痰癖结、或积痰惊痫等症,往往配合沉香、大黄、黄芩等同用。
2.用于痰热惊搐。
礞石又能镇肝止痉,对痰热引起的惊风抽搐,可配合薄荷、白蜜等同用。
【处方用名】青礞石、[火段]礞石([火段]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一般多入丸、散。
【方剂举例】滚痰丸《丹溪心法》: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治实热老痰。
海蛤壳
【药用】本品为文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等的贝壳。
【性味与归经】苦、咸,平。入肺、肾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痰多喘咳等症。
海蛤壳能泄肺热而化稠痰,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可与青黛、瓜蒌等配合;用于痰稠咳喘,可与海浮石、白前、百部等同用。
2.用于瘰历、瘿瘤等症。
本品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瘿瘤等症,可与昆布、海藻、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用,有可制酸,可治胃痛泛酸。
【处方用名】生蛤壳、蛤壳、海蛤壳(打碎用)、蛤壳(用)、海蛤粉、蛤粉(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蛤粉需包煎。
【方剂举例】海蛤丸《丹溪心法》:海蛤、栝蒌。治痰饮心痛。
海浮石
【药用】本品为火山岩浆形成的石块或多孔珊瑚石。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肝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黏、咳血等症。
本品功能化痰,且有清肺之功,故临床主要用于痰热之症,可配伍瓜蒌仁、青黛等同用。
2.用于瘰历结核。
本品又能化痰软坚,治瘰历结核,可配合海藻、昆布等药同用。
此外,据文献记载,海浮石还可用于石淋、小便涩痛,以本品研细末,用生甘草煎汤调服。
【处方用名】海浮石、浮海石(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葶苈子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定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痰涎壅滞、咳嗽气喘等症。
葶苈子能泄肺而下行,行水而消痰,故有泻肺定喘的功效,适用于痰涎壅肺、咳嗽痰喘、喉中有痰声如拉锯,在应用时可与桑白皮、旋覆花等药同用。
2.用于面目浮肿,胸腹积水而小便不利者。
本品泻肺气之闭,利膀胱之水,故又可用于面浮、小便不利、胸腹积水而属于实症者,常与防己、椒目、大黄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甜葶苈、葶苈子(晒干用)、炒葶苈(炒用)、炙葶苈(蜜炙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葶苈子苦泄下降,能泄肺平喘、利水消肿,功似桑白皮而力较强。
2.过去,一般认为葶苈子泻肺行水之力较为峻烈,只宜用于实症,对肺虚喘促、脾虚肿满等症则非所宜。但近来有用以配合黄耆、附子等药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喘促浮肿等症的报导。
3.前人说葶苈子有苦有甜,甜者性缓,苦者性急。现上海地区药店中只有一种,习称甜葶苈,并无苦葶苈。
4.据考证,上海地区所用的葶苈子为播娘蒿的种子,习称南葶苈子;而北方地区多用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的种子,习称北葶苈子。
【方剂举例】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大枣。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
昆布
【药用】本品为昆布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鹅掌菜等的叶状体。
【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瘿瘤、瘰历等症。
本品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瘰历、瘿瘤之要药,常与海藻等药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与海藻配合其它利水消肿药,又可用以治疗水肿或脚气等病症。
【处方用名】昆布、淡昆布(洗净,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昆布丸《外台秘要》:昆布、通草、羊啮、海蛤壳、海藻。治瘿瘤治瘿气,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
海藻
【药用】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叶海藻)或羊西藻(小叶海藻)的叶状体。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痰涎结核,瘿瘤、瘰历等症。
海藻功能消痰软坚,为治疗瘿瘤的要药,常配合昆布等应用;此外,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消痰软坚作用,故又多用于治疗痰核瘰历等症。
【处方用名】淡海藻、海藻(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海藻、昆布、海带、半夏、陈皮、青皮、连翘、贝母、当归、川芎、独活。治瘿瘤。
黄药脂
【药用】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心经。
【功效】化痰消瘿,止咳,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瘿瘤结种,疮疖,无名肿毒等症。
本品有化痰消瘿散结的作用,能至瘿瘤结块,常与夏枯草等同用;用至疮疖、无名肿毒等症,可与土大黄共研粉末外敷。
2.用于咳嗽气喘,百日咳,吐血、咯血等症。
黄药脂能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可配合胡颓叶同用;治百日咳,用冰糖炖化服。还有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疗吐血、咯血等症。
此外,本品近来在临床上又用于食道癌、胃癌、乳腺癌,以及甲状腺肿瘤等病,但多用或久服对肝脏有一定影响。
【处方用名】黄药脂、黄药子、黄独(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消瘿汤(浙江中医研究所方):黄药子、海藻、昆布、土贝母、牡蛎。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
荸荠
【药用】本品为莎草科植物乌芋的球茎。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化痰消积,清热生津,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1.用于痰核、瘰历等症。
本品功能清化痰热,可用于肺胃痰热壅滞的病症,对痰核、瘰历出现热象的,常配合海蜇煎服,有化痰消散作用。
2.用于热病烦渴,便秘,以及阴虚肺燥,痰热咳嗽等症。
荸荠善清肺胃热而生津止渴,用于温病热灼津液口渴时,可用鲜者打汁,配鲜芦根汁、鲜藕汁、梨汁等同服。阴虚肺燥、痰热咳嗽,大便燥结时,也可应用。
3.用于目赤热痛及障翳等症。
荸荠有明目退翳功效,治目赤障翳,可配合其它药配合点眼。
【处方用名】荸荠、地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雪羹汤《温热经纬》:荸荠、海蜇皮。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
瓦愣子(附:白螺丝壳)
【药用】本品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或毛蚶的贝壳。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肺、胃、肝经。
【功效】散结,消痰。
【临床应用】用于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
本品咸以软坚,故有消痰散结的功效,治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常与三棱、莪朮、桃仁、鳖甲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症。
【处方用名】瓦愣子、瓦愣、瓦垄子(,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白螺丝壳:即螺狮的外壳。性味甘温。功能收敛制酸。适用于胃痛呕吐,痰嗽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方剂举例】胃甲方(本院第五门诊部):瓦愣、延胡索、海螵蛸、广木香、甘草。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一般胃病、胃痛。
胖大海
【药用】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开肺气,清肺热,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痰热咳嗽等症。
本品有开宣肺气、清泄肺热的功效,故适用于肺气闭郁、痰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症,常与苦桔梗、生甘草、蝉衣、薄荷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热结便秘等症。
胖大海不仅能清肺热,同时有润燥通便的功效,用治热结便秘,可单用炮汁饮服,但只适用于轻症,重症尚须配合适宜的清热泻下药同用。对热结便秘引起的头痛、目赤、轻度虚热等症,用之亦有一定的效果。
【处方用名】胖大海(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枚至五枚,煎服。或用沸水炮汁服。
木蝴蝶
【药用】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肺开音,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音哑。
本品有清肺开音的效用,能治疗咳嗽音哑的症候,临床上常与宣肺、止咳、化痰等药物配合应用。
2.用于肝胃气痛。
本品又能疏肝理气,可以治疗肝胃气。常配合香附、金铃子等药同用。
此外,木蝴蝶还可用贴痈疽,有收敛疮口的作用。
【处方用名】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