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

【别名】 败酱草[东北]、苦叶苗、活血草、苦丁菜、苦麻菜、小苦苣、黄鼠草

【来源】 菊科野苦荬属植物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 (Thunb.)Nakai,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用于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痛,黄水疮,阴囊湿疹。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研粉,香油调敷患处。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归经】 ①《本草经疏》:”入心、脾、胃三经。”

②《本草求真》:”入心、胃、大肠。”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

②《别录》:”疗肠澼,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

③《日华子本草》:”敷蛇咬。”

④《本草衍义》:”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⑤《滇南本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

⑥《本草会编》:”明目,主诸痢。”

⑦《纲目》:”治血淋痔瘘。”

⑧《医林纂要》:”泻心解暑,去热除烦,通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打汁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煎水熏洗。

【注意】 ①《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

②《随息居饮食谱》:”不可共蜜食。”

【附方】 ①治肝硬化:苦莱、酢浆草各一两。同猪肉炖服。(江西)

②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济方》)

③治慢性气管炎:苦菜一斤,大枣二十个。苦菜煎烂,取煎液煮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药膏一匙,大枣一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小儿疳积:苦菜一两,同猪肝炖服。(江西)

⑤治对口恶疮:野苦荬擂汁一钟,入姜汁一匙,酒和服以渣敷。(《唐瑶经验方》)

⑥治壶蜂叮螫:苦菜汁涂之。(《摘元方》)

⑦治妇人乳结红肿疼痛:紫苦菜捣汁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心;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或取汁涂搽。

【注意】 1.《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

2.《随息居饮食谱》:不可共蜜食。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

2.《名医别录》:疗肠澼,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

3.《日华子本草》:敷蛇咬。

4.《本草衍义》: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5.《滇南本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

6.《本草会编》:明目,主诸痢。

7.《本草纲目》:治血淋痔瘘。

8.《医林纂要》:泻心解暑,去热除烦,通乳。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