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

第7講 第一章 第二節 陰陽學說

我們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講了中醫學的哲學基礎,第一節講了氣一元論,講了氣的概念,氣一元論的基本內容以及氣一元論在中國傳統醫學當中的作用,這裡面難點是氣的概念,對於氣的概念的理解:

  1. 中醫學從哲學層次上強調氣是一種極細微的物質,
  2. 氣有運動的屬性,
  3. 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氣本身一分為陰陽以後,分陰分陽,陰陽兩端的對立統一運動。
  4. 氣是物質和功能的辨證統一。

中國古代哲學所說的氣,這樣一個哲學概念,與西方哲學的物質概念是不同的。咱們中國傳統哲學從建立哲學氣的概念,是以雲氣、天氣等氣體為模型,從直 觀,逐漸從常識概念,經過長時間的認識的不斷深化,而抽象出來哲學的物質概念─氣;而西方哲學的物質概念,是建立在物理學基礎之上的,是以靜態的固體物 質、固體模型為基礎的,這兩種不同的哲學體系,所建立的物質概念,它們的根據是不同,內涵是不同的。我們講氣的可侵入性、滲透性、感應性,是西方哲學的物 質概念所沒有的,這就是氣是物質又是運動,這一點,東西方哲學物質的概念是相同的。後面講幾點,西方哲學的物質概念是不存在的。西方哲學講的物質就是物 質,它在哲象的物質概念裡面,不包括物質和功能的辨證統一;而中國古代哲學氣的概念,它非常強調氣的運動性,是從氣的運動、升降出入、氣化、形氣轉化,來 考察世界的發生發展,考察生命的運動。而不是從氣的結構是怎樣,這個結構怎樣決定了世界的發生發展?怎樣決定了生命的運動過程?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根本差 別,所以請同學們在學習中醫學的氣一元論的時候,把重點放在對氣的概念的理解。對於氣的概念,在高等教育的教材裡面曾經有過:

  1. 氣是物質,物質說
  2. 氣是功能,功能說,
  3. 氣是功能和物質兩義說,

從五版教材以後,最終大家意見基本統一,統一到氣是物質。但是對氣是物質這個表述方法,仍然是一者強調氣只能表述物質,不應該有功能的含義;另一種 意見,氣是功能和物質的辨證統一,這種爭論,這種研究,可以繼續研究下去,大家也可以進一步去探索,但是我覺得最後,對氣的定義,中醫學氣一元論裡面,氣 的定義,到底應該怎麼表述?應該尊重中國傳統哲學的歷史,還中國傳統哲學本來面目,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來表述中醫學氣一元論,氣的概念,而不是按照西 方哲學的思維方式,來表述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如果我們把氣僅僅限定為物質的含義,它不是物質和功能的統一,我們前提是氣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本原,天氣 萬物的運動變化都取決於氣。我們研究中醫學,講臟腑的生理功能的時候,心、肝、脾、肺、腎,就以心為例,說「心主血脈」,在這一點上,從生理上和現代的解 剖、生理學,沒有什麼區別。「心主神明」,「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的主宰,就是不是單純靠心臟的解剖,那個形體所能決定的,得出來的結論。正是因為 中醫學承認,按照中國古代哲學氣的概念,承認氣是物質和功能的統一,而用系統整體的思維方法,從功能狀態來考察生命運動,因此得出結論,臟腑的生理功能與 它所依據的生物學基礎,不是完全一致的,這才能解釋得了「心主神明」,為什麼中醫學的臟腑,它的功能,不能單純用解剖學來解釋?無論現代解剖學、生理學, 發展到什麼程度,它也難以解釋。這是由於中國的思維方式所決定的,歸根到底是中國的哲學所決定的,它決定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我們對概念的表述,對事物 的認識。否則的話,我們今天要從事科學研究,強調中醫學那個氣,中國古代哲學的氣,不是物質和功能的辨證統一,只承認它是一個靜態的物質,它是運動的物 質,而不含有功能的意義,那麼我們近期從事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得出那些數據,就歸結到解剖學上去了。我們就追求這物質是如何了,「心主神明」,物質如 何,經絡研究不就是個例子嗎?經絡的本質是什麼?追求它物質基礎就行了,就是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去研究中醫?我想再一次強調中醫學氣這個概念,怎麼樣來理 解中醫學氣的概念,我今天給大家講的:

  1. 我的根據,不是我的發明創造,按照中國傳統哲學,歷代哲學家,對氣這個範疇的研究成果,應該是怎樣來表述它。這個表述,目前哲學界,也是學術界共識。
  2. 它符合中國人思維方式。
  3. 中醫學從內經開始,一直到現在,研究所有的氣,在不同情況下它的含義,都是這樣來表述。 它的基本內涵是這樣,就是還中醫學本來的面目,按照中醫學思維方式來理解。

我想氣一元論這一節,核心是氣的概念,講氣是物質和功能的統一,它和既是物質又是功能二元論,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想到五臟的時候,第一講到心,它是 有形態的,我們講了最早的解剖學,有形態基礎,但是同時更重要又想到它的功能,把功能和物質統一起來來考察它,不是立足點,就看心臟,它的解剖形態是如 何,無論是分子水平、量子水平,哪個結構決定哪個功能,不是這樣的考慮,是總體來考慮,它有什麼功能?這個思維方式,就是我們和西方的思維方式的根本區別 點,也是中醫學的思維方式的特點,如果這個思維方式建立不起來,就無從談起我有中醫科學思維。好了,上一節的課難點再強調一次,我們講了第二節陰陽學說, 前面講了陰陽學說的哲學意義,下面講陰陽學說的醫學意義。

陰陽學說的醫學意義

下面講陰陽學說的醫學意義,前面講了陰陽學說的哲學意義,四個要素,醫學上的意義,我們定義說,「陰陽者,一分為二也」, 氣,一分為二,陰陽的第一個內涵,它的義項,對一分為二怎麼理解,它包括哪些內容呢?它的內涵:

  1. 第一個就是指氣的一分為二,就是指陰氣和陽氣而言,在中醫學裡面講陰陽,一是指陰氣和陽氣,
  2. 第二個義項,在中醫學裡面,凡是能夠用一分為二來規定的概念,無論它是實體,或者它是事物的屬性,通通可以稱之為陰和陽。
  3. 從總體上用陰陽兩端、對待,陰陽相錯,用我們現代語言就是陰陽對立統一,來回答世界萬物,物質運動的規律,認為陰陽對立統一是宇宙的根本規律。

上述三者,就是中醫學陰陽這個術語裡面的基本內涵。把它抽象出來,用張景岳的話說,就是「陰陽者,一分為二」,怎樣來理解張景岳的一分為二呢?通過上述三點,來理解張景岳的一分為二。

作為中醫學,解釋具體科學的具體問題的時候,那麼陰陽這個概念,它的含義是怎麼說的呢?我們用下面一句話來表述它,說陰陽是標示兩種對立的特定屬性和形態特徵的範疇。陰陽是最大的概念範疇,

  1. 它可以標示兩種對立特定的屬性
    它既可以標示兩種對立特定的屬性,比如,明暗、表裡、寒熱、上下、內外等等,相互對立的兩種屬性。在中醫文獻裡面,找反義詞,上下、內外、左右、背腹,這 一些都是標示著事物相互對立的特定屬性,都可以用陰陽來表述,所以說陰陽在中醫學裡面,它第一個含義是能夠標示兩種對立特定的屬性,講事物的運動的屬性,
  2. 它可以標示兩種對立特定運動的趨向或者狀態,從動態來考察,動靜、內外、上下、遲數,就是它運動的趨向,也可以一分為二。那麼用陰陽來表達,是表達事物運動的狀態和趨向,無論是事物的屬性,或事物運動的狀態和趨向,都可以用陰陽一分為二,這樣一種觀點來加以表述。

這就是中醫陰陽學說裡面的醫學含義,簡單的說,「陰陽者,一分為二也」,那麼具體表述為上述一、二、三,三個內涵,這是一般的規律。那麼具體的規律 呢?陰陽表示什麼呢?它表示事物兩種對立的特定屬性,這裡講特定屬性,陰陽規定事物的屬性、狀態是有條件的,它和矛盾論是不一樣的,它有嚴格的規定性的, 所以提出來叫做特定的屬性和運動狀態,它可以表示事物的屬性,也可以表示運動的狀態和趨向。但是前提是有條件的、是特定的,這就是陰陽的醫學含義。

陰陽:
日常概念、哲學概念、醫學概念、三位一體
氣、實體、屬性

(三) 陰陽的普遍性、相對性和關聯性

  1. 陰陽的普遍性: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素問‧陰陽應像大論》)
  2. 陰陽的相對性:相互轉化性,無限可分性 ─ 陰陽二字,固以對帶言,所指無定性(《局方發揮》)
    * 無限與有限的對稱,指分析與綜合相對,無限可分性是指從一分二去看陰陽的普遍性。
  3. 陰陽的關聯性:同一範疇,同一層次,即相關的基礎上,才能用陰陽說明之。

總之,在中醫文獻裡面,陰陽這樣一個概念,是日常的概念,像日光的向背、寒暑的更替、氣候的冷暖,哲學概念,「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一陰一陽之 謂道」,「陰陽不測謂之神」,哲學,說「一物兩體」,兩體,相互對待的兩端,這都是哲學概念,還要和醫學概念,我們講醫學的含義的時候,具體講醫學,生命 運動的屬性,生命運動的趨向和狀態,都可以用陰陽來規定它,講人體之氣,分陰分陽,人的運動狀態分陰分陽,那表現為醫學概念,三位一體的,由此提示我們, 在學習中醫的時候,分析陰陽的概念,它的具體含義,要分析清楚,它在特定的環境下,它是表示日常生活的概念呢?還是從哲學高度來說明問題呢?還是從醫學本 身來說明問題呢?要分析清楚,概念自然就清楚了,它也體現了咱們中國漢字的多義性,反應了中醫學裡面的科學概念的多義性,而中醫學的科學概念,不是單義 的,是多義的,具體反應為,所指陰陽可以是指氣,一物兩體,分陰氣和陽氣,也可以指具體的物質世界,也可以指事物運動的屬性,這就是陰陽的基本含義,那麼 我們學習陰陽的概念,要在中醫學裡面,要分清楚哪些地方,陰陽的概念,是從哲學層次來說明問題,哪些地方又是從醫學本身來說明問題,哪些是指氣而言,哪些 指物質實體而言,哪些指物質的屬性和功能而言,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理解氣的含義,不至於把它混淆了,還要體現出來那個陰陽這一個術語,它的含義的多義性。

第二個題題講陰陽的普遍性、相對性和關聯性, 內經講「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我們前面講它的定義的時候講,陰陽的對立統一是宇宙的總規律,我們還原為傳統的語言,內經的話叫「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這個道,在這個語境裡面,理解為規律、規矩,陰陽是天地運動變化的規律,所以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那麼這句話怎麼理解它的意思呢?就是陰陽的對立統 一是宇宙的根本規律,它具有普遍意義,所以用古代哲學的陰陽學說,來解釋事物的運動變化,來解釋生命運動變化,我們中醫學引入來以後,形成中醫學的陰陽學 說,用它來說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問題,這是第一點。

陰陽的相對性,我們前面講陰陽的含義是相互對待的兩端,我們判定事物的屬性,事物運動的趨向和狀態,是陰、是陽,是相比較而言的,所以「陰 陽二字,固以對待言」,相比較而言,不是指某一個具體的事物,所以「所指無定在」,就是判定事物的陰和陽,是兩者相互比較而言,前提是具有普通聯繫的事 物,這兩類事物,或者運動的狀態和趨向相比較而言,來判定它的陰或陽,這就是陰陽的相對性,它具體可表現為:

陰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如果絕對的就不能轉化了,陰不可以轉化為陽,陽也不可以轉化為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正因為它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它們才能互相轉化。

無限可分性,大家注意,無限可分性,不是指…,這一隻筆按照數量的規定,每次都一分為二,無窮的分下去,注意陰陽的可分性,不是指從數 學上來看,比如這隻筆,它的總的長度定下來以後,每次都一分為二,無窮的分下去,按照數學的方法,無窮的分下去,陰陽的無限可分性,不是這樣的意思,大家 看底下,什麼叫無限和有限,是從哲學上來說的,說無限和有限,它倆是相對而言的,同分析和綜合一樣,那麼什麼叫無限可分性呢?無限可分性是指從一分為二去 看陰陽的普遍性,從一分為二去看陰陽的普遍性,這樣來理解無限可分性,就是說在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中,永遠可以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待事物的運動、發展 和變化,這才是陰陽的無限可分性。

相互關聯性,判定事物的陰陽,無論是從屬性,或者是從運動狀態和運動趨向,一個首要條件是,這兩類事物必須內在具有關聯,怎樣才能叫做有關 聯呢?它們必須在同一範疇,同一層次上,也就是說在相關的基礎上,才能夠用陰陽來加以說明,說「日為陽,月為陰」,那麼日月這兩者,它倆是相互關聯的,在 這種條件下,這種事物才能夠分陰分陽,說「日為陽,月為陰」,從性別來看,這個層次說「男為陽,女為陰」,這樣的來判定它們,分析它們的性別和日月的變 化,分陰分陽,是在各自的層次上來分析,就不能夠說「男為陽,月為陰」,把這兩者放在一起,它們在不在一個層次上,不屬於同一範疇,不具有內在的關聯性, 不能任意地用陰陽來加以表述。

(四) 劃分事物或現象陰陽屬性的標準

  1. 劃分事物或現象陰陽屬性的依據: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
    水為陰,火為陽,反映了陰陽的基本特性。
  2. 劃分事物或現象陰陽屬性的標準:
    陰: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功能的,…
    陽:靜止的、內在的、下降的、寒涼的、暗晦的、物質的,…

第四個問題,講一講用陰陽劃分事物或現象陰陽屬性的標準,也就是說對於事物,或者事物所反應出的現象,怎樣用陰陽來說明?劃分標準是什麼?

依據,內經說「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用水和火的屬性來反應陰陽的基本特性,我們中國古代哲學和我們中醫學,對事物的陰陽屬性,區分性質 和運動狀態與趨向,最早的理論依據,就是從水和火的屬性,由此類推,推理出來,火有熱的屬性,在運動趨向,有向上的屬性,而水有寒冷的屬性,運動趨向有向 下的屬性,根據水火這樣一個屬性,最早的陰陽的含義,就是冷暖,火具有溫暖的屬性,水具有寒冷的屬性,從古人至今,劃分事物陰陽屬性,在咱們中醫學裡面就 是以水火的屬性,做為劃分事物陰陽的根據。

劃分事物陰陽屬性的標準,這個是根據水火的屬性,做為反應事物陰陽屬性的依據,根據這個依據派生出來,具體的劃分事物陰陽屬性的標準,比 如,陽,凡屬於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功能的等等,具有這樣屬性的事物和現象,就可以規定它們屬陽,為陽,相反,凡是靜止的、內在的、 下降的、寒涼的、暗晦的、物質的等等,凡是具有這樣屬性的事物和現象,就可以規定它們為陰,大家注意,仍然是這兩者劃分事物的標準,是指兩類事物相比較而 言的,例如,物質和功能放在同一層次,它們兩者相比較而言,我們規定物質具有陰的屬性,功能具有陽的屬性,注意前提是這兩者相比較而言的,前提,物質與功 能相對而言,物質為陰,功能為陽,離開前提,把物質和功能相比較而言這句話去掉,說物質為陰,功能為陽,這個判斷至少說是片面的,這個上面列出來作為我們 本科生來說,只要掌握重要幾點,事物陰陽屬性劃分的標準,基本就夠用了,比如,從空間來看,上、下、外、內、左、右、南、北、天、地,相比較而言,規定 上、外、左、南、天,規定它為陽,相反,下、內、右、北、地,規定它為陰,注意前提應是,這兩者相比較而言,晝夜也是,晝夜相比較而言,我們規定晝為陽, 夜為陰,春夏秋冬,春夏和秋冬相比較而言,分陰分陽,溫度,溫熱寒涼,同樣是兩者相比較而言,規定溫熱為陽,寒涼為陰,濕度,乾燥濕潤,兩者相比較而言, 規定乾燥為陽,濕潤為陰,重量,輕和重,相比較而言,輕者為陽,重者為陰,輕輕的上浮為天,濁陰的下降為地,亮度,明亮和暗晦,兩者相比較而言,明亮為 陽,暗晦為陰,事務的運動狀態和趨向,功能與物質相比較而言,功能為陽,物質為陰,上下升降相比較而言,我們規定上升為陽,下降為陰,運動的動態變化,動 和靜,兩者相比較而言,動者為陽,靜者為陰,人們的精神狀態、生命的機能狀態,與奮和抑制相比較而言,亢進和衰退相比較而言,我們規定興奮、亢進為陽,抑 制、衰退為陰,前提是,劃分事物陰陽的屬性,前提一定是兩類事物或者兩個事物,一定是相對地比較而言的,在這個前提下,規定按照劃分事物陰陽屬性的依據和 標準,我們規定,何者為陽,何者為陰,條件是非常重要的,是兩者相比較而言的,捨此條件,不能任意規定,誰為陽,誰為陰。

表 1-1 陰陽屬性歸屬表

屬性 空間 時間 季節 溫度 濕度 重量 亮度 事物運動狀態
上外左南天 春夏 溫熱 乾燥 明亮 功能 上升 興奮、亢進
下內又北地 秋冬 寒涼 濕潤 晦暗 物質 下降 抑制、衰退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 陰陽對立

  1. 陰陽對立的含義:陰陽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
    對立、制約 -> 對立鬥爭 -> 事物發生發展變化
    自然:氣(陰氣、陽氣)、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晝夜、升降、清濁…。
    人體: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形神:形為陰,神為陽
    氣血:氣為陽,血為陰
    臟腑:臟為陰,腑為陽
    察色案脈:色白為陰,色赤為陽
    脈遲為陰,脈數為陽
    煩躁為陽,萎靡為陰
  2. 陰陽對立的意義:一分為二的辨證觀,陰陽二分的分類法。

下面我們講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對立,講什麼叫陰陽對立?就是陰陽對立的含義:陰陽對立是指陰陽的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稱之為陰陽對立。陰陽對立這個概念,它包含了什麼樣一個 原理呢?它能說明什麼問題呢?陰陽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它推動了事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換言之,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是陰陽的互相排斥、互相鬥 爭,陰和陽對立,互相排斥、鬥爭的結果,我們在前面講陰陽,第一條是講陰陽具有普遍聯繫性,它們是互相聯繫的,說氣分陰分陽,一物兩體,那麼陰陽又本原於 氣,我們在這裡把它分解開來講,陰陽對立,講第一個概念,就是陰陽雙方的互相鬥爭、互相排斥,這裡面並沒有排斥,陰陽之間,它們是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 我們前面講氣分陰陽,講氣,它有可入性、感應性、滲透性,在這裡為了學習,我們把陰陽對立,單純強調對立,什麼叫對立?用陰陽對立這個概念、這個原理,來 考察事物,來說明事物,並不等於否定了陰陽之間它們互相制約,用今天的話說,沒有統一就沒有對立,對立和統一是一起的,用今天的話說,陰陽叫對立統一,咱 們古書講「氣本為一,分陰分陽」,陰陽本原於氣,講的是一分為二,合二而一,既講對立,又講統一,那麼對立,互相排斥、互相鬥爭,是通過對立、鬥爭才能推 動事物的發展,那麼前提是既要排斥、鬥爭,它們又要互相感應,條件是必須是互相制約的,制約是統一的結果,沒有統一就沒有制約,沒有制約就沒有對立,這裡 面講這個對立的含義,是要告訴我們中醫學分析事物的發生發展變化的時候,始終用一分為二,陰陽對立統一、對立鬥爭的觀點,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判定事物, 在中醫學裡用陰陽對立的含義來說明問題,說是指陰陽之間的互相排斥和互相鬥爭,這兩者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推動了事物的發生發展變化,這樣一個原理,在 中醫學裡就是用陰陽一分為二,這樣一種觀點和方法去認識世界,去認識生命的運動變化,去闡述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問題,比如自然界,我們把氣分為陰氣和陽 氣,陰氣和陽氣兩者互相比較而言,相互對立,自然分,天為陽,地為陰,說天地這樣一個事物,我們把它一分為二,分為天和地,日和月,這樣一個事物,我們用 陰陽對立的觀點,分日為陽,月為陰,其他以此類推。

看人體,解釋生命現象,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就是用陰陽對立的觀點,來看待人的形體,它的位置,看待它的功能,因為生命是陰陽對立運 動的結果,有了陰陽對立與鬥爭,才能夠有生長壯老已的發生發展變化,所以說「生,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從形神來看,相比較而言,我們規定形為陰,神為 陽,這兩者相比較,氣血,規定氣為陽,血為陰,飲食有氣有味,說氣為陽,味為陰,臟腑相比較而言,我們規定臟為陰,腑為陽,這些只在說明,通過這些例子, 通過陰陽對立的這個概念,建立起這個概念,用這樣一個概念,這樣一個觀點和思維方法,來考察生命現象,四診,察色按脈也要分陰分陽,色白為陰,色赤為陽, 遲脈為陰,數脈為陽,煩躁為陽,萎靡為陰,都是相比較而言的,這些例子,也是只在說明,中醫學陰陽學說基本內容之一,陰陽對立這樣一個概念,它反應出來的 原理,告訴人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分析事物,去認識事物。

講講陰陽對立的意義,陰陽對立,陰陽學說的內容之一,陰陽對立, 掌握它的概念,掌握它的原理,掌握它的意義,它的意義旨在, 為中醫學奠定了一分為二的辨證觀,中醫學講辨證論治,這裡面突出的強調的是運動的觀點,那麼陰陽是氣分陰陽,所以辨證觀點奠定了中醫學用運動的、聯繫的、 矛盾的觀點,突出表現為中醫的科學思維觀,這個思維方式,用矛盾分析的思維觀,就是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事物,這個陰陽就是一分為二,相互對待的兩端,用現 代的術語說,就是矛盾,就是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問題,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就奠定了中醫學的辨證觀。 建立了中醫學的分類方法,中醫學一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二分法,對任何事物屬性、運動的狀態和趨向,第一次分類,就是分陰分陽,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古代的 科學是如此,中醫學也是如此,在中醫學裡,對事物的分類方法上,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陰陽分類方法,這就是陰陽對立這個概念。 (1) 奠定了中醫學一分為二的辨證觀,(2)為中醫學提供了二分法的分類方法。

(二) 陰陽互根

  1. 陰陽互根的含義:陰陽之間的互相依存、互為根據。彼此相須:
    陽根於陰,陰根於陽。
    陰以吸陽,陽以煦陰
    無陽則陰無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自然: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晝夜、清濁、升降 …
    人體:臟與腑,形與神,氣與血,陰氣與陽氣… ,皆為陰陽互根
    生命:生─陰陽互根,陰平陽秘
    死:陰陽離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2. 陰陽互根的意義:普遍聯繫的觀點,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陰陽互損。

講陰陽互根的含義,什麼叫陰陽互根?陰陽互根是指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互為根據,在歷代著作裡面,都有很精彩的表述,我們下面列舉幾個例子,說「陽 根於陰,陰根於陽」,它就是表達了陰陽之間的關係,什麼呢?陰陽互根的關係,回答了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的,我們這個定義是現代語言,說陰陽是相互依存、互 為根據,這種關係,或者關係去掉,定義非常簡單,就是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稱之為陰陽互根,講兩者之關係,陰陽對立是講兩者之間的關係,陰陽互 根還是講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個定義從邏輯學來說叫什麼呢?叫關係定義,說「陰以吸陽,陽以煦陰」,中醫書上講的,這八個字也回答了陰陽是相互依存、互為根 據的這個概念,陰陽互根的概念,到了張景岳就講「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還是講陰陽之間的互根,那麼最重要的,記住,我們說陰陽之間的相互依 存、互為根據,謂之陰陽互根,甚至再加上一句,可以說「彼此相須」,也可以去掉它,不影響它的互相依存、互為根據那個含義,這是第一點,什麼叫陰陽互根? 用這樣一個原理,使中醫學從事物之間互相聯繫這樣一個觀點,去認識世界,來說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問題,比如,在自然界,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晝夜、 清濁、升降等等,我們在講陰陽對立的時候,講它們之間的兩端、對待,而這兩端和對待,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互相聯繫、互為根據,才能存在,才能構成了這對 事物,因此,這個天地,一是兩端,天為陽,地為陰,二,它們之間又是密不可分,彼此相須,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的,沒有天無所謂地,沒有地也無所謂天,它們 必須同時存在,晝和夜也是如此的,我們規定「晝為陽,夜為陰」,這一類事物,兩者相比較而言,是兩端,晝一端,夜一端,說「晝為陽,夜為陰」,但是它們這 兩端又是有內在根據的,具有普遍聯繫的,表現為兩者必須同時存在,互為根據,互相依存,就是說必須互根,再舉升和降,我們講氣機的升降,升和降,升為陽, 降為陰,升降的兩端,講它的對立,而同時它必須互為根據,互相依存,彼此相須,同時存在,有升無降,有降無升,都不可以,兩者缺一不可,以下以此類推。

人體而言,上面講陰陽對立的規律,說臟為陰,腑為陽,所謂臟腑,這兩類是互根的,它不僅是陰陽在屬性上是互相對立的,而且臟腑在同一範疇, 臟和脥必須互相依存、互為根據、彼此相須,生命運動才正常,「沒有臟也無所謂腑,沒有腑也無所謂臟」,強調人體臟腑之間的互相聯繫,它體現了陰陽互根,說 形神也是如此,說形為陰,神為陽,形神統一,規定形和神分陰分陽的時候,強調形和神兩者的對待,講合一,講它們互為根據、互相依存,單純有形、單純有神, 都不可以,必須同時存在。

氣和血也是如此,氣和血,是中醫學裡面的生命物質的兩大系統,前面在導論裡講,生命物質系統,有氣、有血、有精、有津、有液,其中氣是最主 要的,血、精、津、液都是由氣所派生出來的,就是經氣化過程所產生出來的,氣規定它屬陽,在這個前提下,為了和它對偶,中醫歷代的醫家,又在血、精、津、 液當中,取出血與氣相對,因此提出來,氣和血是人體生命物質的兩大系統,最早在哲學上是血在前,氣在後,叫血氣,是血氣方剛,不叫氣血方剛,後來表述,變 為什麼呢?變為氣與血,在咱們中醫學裡面,氣和血這兩個字,我們分開來講。

中醫學認為是生命的兩大物質系統, 氣血,這兩個字,做為一個語言的符號,它另外一個含義,代表著精、血、津、液,實際上是生命物質的代稱,也可以這樣來理解,把 它分開來講,是氣為陽,血為陰,再講氣和血相比較而言,它們倆有陰陽的對待和兩端,但是又講氣和血互相依存,互為根據,後面再講氣血的關係,講說「氣為血 之帥,血為氣之母」,它們之間互相根據的,陰陽互根,說氣為陽,血為陰,因此,表現為陰陽互根,就氣本身,這是氣和血相對而來的,就氣本身,一物兩體,分 陰分陽,不僅要分出陰陽,氣一分為二,分陰分陽,而陰陽本原於氣,它們兩個互相依存、互為根據、彼此相須,才能統一,表現為氣的陰陽二氣的互為根據,解釋 生命現象,生與死,我們強調「陰平陽秘」,是什麼呢?陰陽對立、陰陽互根的前提下,才能夠保證「陰平陽秘」,如果沒有陰陽互根,就達不到「陰平陽秘」,無 所謂健康,無所謂「陰陽勻平,陰陽和合」,死,我們說「陰陽離決」,「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那麼從這個「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和「陰陽離決」謂之死,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反過來來理解,生不離決,不離決,那就必須是彼此相須,互為根據,陰陽互根,從陰陽離決又反證了「陰平陽秘」,就是必須是陰陽互 根這樣的條件,陰陽之間,不僅要對立,而且要互為根據,才能達到「陰平陽秘」,「陰陽勻平,命曰平人」,那麼陰陽互根,一個時期的正常狀態,不能互根,兩 者沒有聯繫,就是謂之離決,孤陽也不可以,獨陰也不可以,最後陰陽離決,人就要死亡了,這就是用陰陽互根這樣一種觀點,來認識自然、認識生命,來闡述生長 壯老已的過程。

陰陽互根的意義,在中醫學裡面陰陽互根這樣一個概念,或者說這樣一個原理,它有什麼意義呢?對中醫理論體系的構建,它有什麼意義呢?奠定了 中醫學用普遍聯繫的觀點來觀察世界,考察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問題,考察人的生命現象,一定是在天與地、人三者之間,互相聯繫的觀點來看待,考察生命本身,人 體內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以五臟為核心的五臟系統之間的關係,也是強調人體內部各個組成部分在普遍聯繫的前提下,最終達到「陰平陽秘」,生命過程才是正常 的,疾病也是如此,都是在人體內部要從聯繫的觀點,從整體到局部、局部和局部之間,要互相聯繫的觀點,來考察生命現象和疾病現象,人和自然的關係,也是用 聯繫的觀點來考察,換言之,這樣一個觀點決定了中醫學看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問題,不是就人談人,不是就人體本身某個系統談某個系統,而始終是從整體聯繫的 角度去考察問題,它反應了中醫學的系統整體的科學思維方式,對闡述具體的生命過程和疾病過程的時候,就是應用陰陽互根這樣一個原理,來考察陰陽在消長變化 過程中,彼此相須,互為根據,突出表現在病理上,強調「陽損及陰,陰損及陽」,由這個原理派生出來,中醫在調整陰陽的時候,不是單純調整陽,也不是單純調 整陰,而是把兩者放到一個共同體當中,從陰陽互根的角度,同時進行調整,只是分清陽損和陰損,它們的主次而已,著名的治療原理,在調整陰陽偏衰裡還進一步 講,張景岳提出來平補的方法,左歸和右歸叫平補,他和王冰注釋,「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重大的發展,奠定了中醫學用普遍聯繫的 觀點來考察問題。這個思想指導了古代的醫家,創造了一個最著名的治療原理,就是張景岳所完成的,這一點,我們在陰陽學說的應用,將來在治則這一章裡,還要 進一步講,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

今天的課重點是講,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也就是中醫學的哲學,或說中醫學的科技哲學,第一節我們講了氣一元論,氣一元論,重點是氣的概念,要 特別注意,正確理解它的哲學意義和醫學意義,尤其是理解好它的哲學意義。在陰陽學說裡面,第一,我們講述了陰陽的概念,陰陽的概念,我們在醫學上,張景岳 下了個明確的定義,叫一分為二,這裡還涉及到氣與陰陽的關係,講陰陽的概念的時候,同時也講述了氣和陰陽的關係,氣運動起來分陰分陽,氣一分為二就是陰 陽,陰陽本原於氣,合二而一就是氣,它們就這樣一個關係,這是這一個單元我們講的陰陽學說和氣一元論裡面的一個重點,難點的問題,好,下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