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淋巴瘤
惡性腫瘤男性第九位,女性第十一位。常發生於青壯年,對勞動力影響較大。發病年齡曲線高峰在40歲左右。淋巴癌的發生率,在台灣約占所有癌病的2%。男性發生的機會比女性稍多,發生年齡從小孩到老年皆可能罹患。
分為何杰金病與非何杰金病。在美國,40%以上的淋巴癌是何杰金氏病,但台灣地區則以非何杰金氏病(包括原位癌、良性腫瘤、未明示性質之腫瘤及性態未明之腫瘤)較常見,尤其常見到較惡性的網狀細胞肉瘤及淋巴性淋巴瘤。總的說來,非何杰金病療效低於何杰金病。
何杰金病 | 非何杰金病 | |
---|---|---|
疾病單元 | 單一疾病 | 一組疾病 |
主要瘤細胞 | RS細胞 | 各類型各階段淋巴細胞,組織細胞與其他 |
反應成分在瘤組織中所占比例 | 較大 | 較小 |
發展速度 | 較慢,診斷時病變範圍常較侷限 | 大多較快,診斷時病變範圍常較廣泛 |
擴散方式 | 主要通過淋巴道的附近淋巴結擴散 | 通過淋巴道或血循環向鄰近或遠處淋巴結和結外組織擴散 |
侵犯隔站淋巴結 | 少 | 常見 |
侵犯結外組織 | 少,發生較晚 | 常見,較早發生 |
合併白血病 | 極少 | 較多見 |
治療效果 | 比較恆定 | 部分病例較差 |
病因
目前淋巴癌的原因仍不甚清楚,可能與免疫系統的缺失、感染、環境、藥物及遺傳等因子都有關係。
中醫病因、病機說法不一。外由風火生燥,或寒痰凝滯,內因憂思喜怒,肝鬱氣結生痰化火及氣滯血瘀,積而成結,日久臟腑內虛,肝腎虧損,氣血兩虧。
症狀
主要是在身體上摸到腫大的淋巴結,早期皆不痛不癢,因此常被人所忽略。 大約60%的淋巴癌首先發現在頸部的淋巴結腫大,開始時祇單一腫大, 慢慢則數目增加,且越腫大。淋巴癌可發生於全身,如下頷、下顎、前頸部、 鎖骨上、腋下、鼠蹊部、縱膈腔或腹部動脈旁,有時發生於臟器引起壓迫症狀; 若發生於胃、小腸或大腸則可能有腹脹、便血、嘔吐、 腹痛等消化性潰瘍或胃腸機能障礙之症狀;若淋巴侵犯骨髓, 則可產生臉色蒼白、發燒、不正常出血等泛血球減少症, 有時在周邊血液裡可見異常淋巴球出現。
很多部位的淋巴癌極易被掉以輕心,而未能早期察覺治療。 但大部份的淋巴癌長於體表易摸到的部位。一般人常誤以為發炎, 而自行購買消炎抗生素服用,雖有時可暫時或稍減症狀,但癌症卻仍在蔓延。 淋巴癌也可發生全身症狀,如發燒、晚上盜汗、體重減輕、體癢等徵狀。
診斷與治療
淋巴癌在40年以前認為是絕症,外科切除後很容易復發及轉移。 但由於發現淋巴癌對放射線及化學藥物治療極為敏感, 現已使用放射線及化學療法為淋巴癌的主要療法, 原則上早期淋巴癌單獨使用放射線治療、末期、 較惡性及復發的淋巴癌常使用兩者合併治療。高能量放射線治療的使用, 及放射線特殊治療技術之進步,使得淋巴癌的生存大為提高。
中醫辨證論治
證型 | 症狀 | 治則 | 方藥 | 常用藥 |
---|---|---|---|---|
風熱血燥型 | 時有發熱惡寒,咽痛鼻衄,胸悶氣短,大便肝,小便黃,局部淋巴結腫大,舌質暗紅,苔黃,脈滑數。 | 疏風清熱 潤燥散結 |
防風通聖湯合增液湯加減 | 防風、荊芥、連翹、當歸、杭芍、生地、元參、夏枯草、山慈菇。 |
寒痰凝滯型 | 形寒肢冷,面色晃白,小便清利,舌質略淡,苔白微膩,脈沉細,表淺淋巴結腫大,多在頸、腋,質硬,難消難潰。 | 溫陽化痰 軟堅散結 |
陽和湯合消瘰丸加減 | 熟地、白芥子、鹿角膠、肉桂、薑炭、麻黃、元參、土貝母、貓爪草、夏枯草、生牡蠣、甘草 |
氣滯血瘀型 | 心煩口渴,局部固定性疼痛,小便短赤,全身淋巴結腫大疼痛,舌苔薄黃,舌質紫暗,舌邊有瘀點,脈弦而略數。 | 活血化瘀 解毒軟堅 |
失笑散、逐瘀湯加減 | 蒲黃、五靈隻、赤芍、丹參、三七、莪朮、露蜂房、蛇蛻、忍冬藤、山慈菇、虌甲、甘草 |
肝鬱脾虛型 | 胸脅脹滿,全身乏力,性急納差,時有便溏,全身淋巴結竄痛,舌苔薄黃,脈象弦細。 | 疏肝健脾 理氣散結 |
逍遙散合四君子湯加減 | 當歸、杭芍、柴胡、黨參、白朮、茯苓、法半夏、陳皮、夏枯草、山慈菇、蚤休、甘草 |
肝腎陰虛型 | 目昏腰酸,潮熱盜汗,食慾不振,消瘦乏力,全身多處淋巴結腫大,質地堅硬,脈弦細或沉細略數,舌質赤,苔薄黃。 | 補益肝腎 滋陰解毒 |
加味杞菊地黃湯合青蒿?甲湯加減 | 生地、山萸肉、茯苓、丹皮、澤瀉、青蒿、虌甲、地骨皮、元參、生牡蠣、夏枯草、焦三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