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網狀細胞病
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病情凶狠,預後不良。多數三月內死亡。
病因
惡網和中醫溫病發病率類似,水多濕重、氣溫偏高、濕熱為患地區較多。 與季節有關。發病前常有勞累過度、淋雨受寒、津神抑鬱、手足外傷、接觸污泥、 農藥或溫豬。網狀淋巴系統為應付病原體的入侵,需要大量增生, 但在機體免疫缺陷情況下,受到病毒刺激,網狀細胞代謝紊亂,有絲分裂障礙, 以致產生大量異常網狀細胞,導致惡網。
中醫辨證論治
初起便持續高熱,肝脾急劇腫大,全血細胞降低,病情深重, 與中醫伏氣溫病的臨床表現符合。幾乎每個病人在病程中都會先後出現紅疹、白痞。 紅疹出發時以胸腹部即背部為多見,如發出較順利,可達四肢。 栗米大小之粉紅色丘疹,較密時融合成片,紅疹是正能勝邪,邪毒外達之佳象。 白痞是一種含漿液的細小?疹,多鑒於胸腹、腋窩及腹股溝部, 色澤晶瑩者是濕熱外達的佳象,色白如枯骨或空殼無將是津氣兩竭之危象。
補腎填精(扶正)與涼血散瘀、清熱宣透(驅邪)是治療惡網的基本法則。 由於陰液的存亡是溫熱病生死的關鍵,驅邪時必須時刻照顧到養陰保津。 宜用辛涼清熱藥物如犀角地黃湯、銀花、連翹、草河車、青蒿、白薇、蟬衣等, 和養陰填精藥物如黃精、熟地、山萸肉、龜板、鱉甲、牡蠣等。
治療注意點
不宜用溫燥劫津藥物,如半夏、厚朴等。亦不宜用苦寒傷陰藥如大黃、 黃連、黃芩、黃柏等,不宜用涼遏不宣藥物如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