袪 濕 劑

袪 濕 劑

  凡能袪除濕邪,治療水濕疾的方法,統稱為袪濕法。凡因由濕邪所致的濕溫、泄瀉、水腫、痢疾、痰飲、黃疸等病,皆可用本法治療。
二朮湯
八正散
三痺湯
五苓散
五皮飲
六和湯
平胃散
防已黃耆湯
羌活勝濕散
苓桂朮甘湯
胃苓湯
真武湯
萆薢分清飲
越婢加朮湯
豬苓湯
獨活寄生湯
導水茯苓湯
薏苡仁湯
藿香正氣散
蠲痺湯

 

二 朮 湯
組成藥物 白朮、茯苓、陳皮、南星、香附、黃芩、威靈仙、羌活、半夏、蒼朮、甘草、生薑。
主治效能 治痰飲雙臂痛者及手臂痛。應用於肩關節周圍炎,上膊神經痛,肩腕痛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對所謂四十腕,五十肩等神經痛有奇效。用他方無效者值得一試。
八 正 散
組成藥物 木通、車前子、萹蓄、大黃、滑石、甘草、瞿麥、山梔子、燈草。
主治效能 治膀胱結熱,熱淋,大便閉塞,心煩,面赤,目赤,口舌咽喉瘡腫,肛門熱痛淋濁。應用於膀胱炎,尿道炎,排尿濇痛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各味具有消炎利尿作用,應用於膀胱炎,尿道炎之小便不利濇痛,確有卓效,唯對於傳染性淋疾,功效不甚顯者,配合現代療法較妥。
三 痺 湯
組成藥物 獨活、秦艽、防風、細辛、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參、甘草、黃耆、續斷、生薑、大棗。
主治效能 風寒濕氣合病,氣血凝滯,手足拘攣。
運用經驗 本方對活血舒筋除痺痛有良效,亦為獨活寄生湯之加減方,乃欲增強運動神經作用而設。
五 苓 散
組成藥物 澤瀉、桂枝、茯苓、豬苓、白朮
主治效能 外有表證,內水停濕,頭痛發熱,煩渴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水腫,泄瀉,及霍亂吐瀉等證;痰飲,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
運用經驗 感冒性吐瀉、急性腸胃炎、胃擴張、胃弛緩、胃下垂、糖尿病、消化不良、惡阻、腎炎、偏頭痛、習慣性頭痛、水痘等。
五 皮 飲
組成藥物 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
主治效能 治面目虛浮四肢脹滿,上氣喘急。應用於腎臟炎或心臟病性浮腫,氣喘逆,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四肢腹部皮下水腫。
運用經驗 本方為消腫劑,不論心臟性,腎臟性水腫,俱可應用,古人謂以皮治皮,實則本方消腫之力較輕,但平穩可靠,輕症適用之。
六 和 湯
組成藥物 藿香、厚朴、杏仁、砂仁、半夏、人參、木瓜、茯 苓、白朮、扁豆、甘草、生薑、大棗。
主治效能 四時感冒,夏季食傷,宿醉嘔吐,口渴,中暑。
運用經驗 此方用治患者平素消化不良,因外感所引起之胃腸病,及夏令之胃腸性感冒症有效。
平 胃 散
組成藥物 蒼朮、厚朴、陳皮、生薑、大棗、甘草。
主治效能 治脾胃濕滯,不能運化,積飲,不思飲食,心腹脹痛,口苦短氣,反胃噁心,噯氣吞酸,霍亂吐瀉。應用於胃炎,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症,食傷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可燥濕健脾消滿,用治胃弛緩胃下垂之消化不良症等較宜。
防 已 黃 耆 湯
組成藥物 黃耆、防己、白朮、甘草、生薑、大棗。
主治效能 治風濕,風水,關節煩疼,腳浮身重,汗出惡風,應用於多汗症,水毒體質之肥胖症,僂麻質斯,關節痛等症。
運用經驗 防己為痛風症專藥,兼有利尿解熱作用,兼用止汗健胃利水藥,本方對風濕性關節痛,肌肉痛,及尿酸性關節痛均有應驗,經驗上對多汗症肥滿體質之水毒症具良效。
羌 活 勝 濕 散
組成藥物 羌活、獨活、炙甘草、蒿本、防風、蔓荊子、川芎。
主治效能 偏頭痛。
運用經驗 本方鎮痛作用頗著。
苓 桂 朮 甘 湯
組成藥物 白朮、茯苓、桂枝、甘草。
主治效能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應用於心胸動悸,上衝急迫,眩暈,眼結膜炎,臉腫眵淚多,小便不利,喘息,神經衰弱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應用範圍至廣,運用得當,必有卓效,凡虛證水毒症中有眩暈,身體搖動感,起立性眩暈,心悸亢進,上衝,頭痛,尿利減少,足冷等症狀者,當可考慮本方。
胃 苓 湯
組成藥物 白朮、蒼朮、茯苓、豬苓、澤瀉、陳皮、厚朴、肉 桂、大棗、生薑、甘草。
主治效能 治濕困脾胃,消化力弱,飲食停積,嘔吐,浮腫,泄瀉,四肢痠疼,小便短少,應用於急性胃腸炎,小便不利,腹痛泄瀉,急性腎炎等。
運用經驗 通常治水濕,大都採用燥濕與利尿法:一以催促血行,減少積水,及增進腸胃吸收,二在消導水液,使分泌系統因需要水準而取賞於停積部分,本方作用,即消腫與止瀉並進,而達到治療目的。
真 武 湯
組成藥物 茯苓、芍藥、白朮、生薑、附子。
主治效能 治發汗太過,汗漏不止、心悸、頭眩、筋愓、肉 、肢冷腹痛、脈沉弱、苔白不渴、小便不利者。應用於陰證感冒、寒性慢性腸炎、虛證浮腫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又名玄武湯,對漏汗、目眩、心悸、肢冷有效。應用於心臟有衰弱趨向時、體溫低降、胃腸機能失調之一切病症甚宜,故凡中寒胃弱、慢性腸加答兒、腸結核、慢性腎炎、及急性熱性病皆可用之。
萆 薢 分 清 飲
組成藥物 萆薢、石菖蒲、甘草、烏藥、益智仁、鹽。
主治效能 小便頻數不清、或時下白濁、凝如膏糊。膀胱炎、慢性淋濁、尿道炎等症。
運用經驗 萆薢為變質利尿藥,能中和毒素,與他藥配合用,本方對淋濁、尿道炎、小便混濁不清症確效。唯對高熱及急性病者忌用。
越 婢 加 朮 湯
組成藥物 麻黃、甘草、石膏、生薑、大棗、白朮。
主治效能 治裡水,一身面目黃腫、脈沉、小便不利、內極熱、汗出、下焦腳弱。應用於急性腎臟炎、浮腫型腳氣、濕疹、急性關節炎、急性結膜炎等症。
運用經驗 浮腫或汗出而小便不利者適用之。本方利水去浮腫兼有止痛作用,應用於皮膚病、眼疾、泌尿器疾患、僂麻質斯等症之機會較多,但本方不適於體力衰弱者。
豬 苓 湯
組成藥物 豬苓、茯苓、滑石、澤瀉、阿膠。
主治效能 治陽明病,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少陰病下痢,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應用於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結石,血尿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為利尿通淋止血要劑,對尿道作用頗強,除尿道炎,腎炎,膀胱炎等有效外,並可應用於尿血,尿急,尿痛症。
獨 活 寄 生 湯
組成藥物 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桂心、茯苓、杜仲、懷牛膝、人參、甘草。
主治效能 腰腿拘急,筋骨攣痛,偏枯冷痺,腳氣行艱。應用於虛證風濕骨痛,婦人妊娠腰酸背痛諸症。
運用經驗 本方合養血之四物湯,兼用散風除痺、溫寒鎮痛祛濕之劑,可以補養血液,興奮神經,調整血行,止痛除痺,對病後虛弱,及神經衰弱患者之風濕骨痛有效,並可治婦人妊娠腰酸背痛諸症。但急性風濕症不適用之。
導 水 茯 苓 湯
組成藥物 茯苓、澤瀉、白朮、麥門冬、桑白皮、紫蘇、大腹皮、砂仁,木香、燈心草、檳榔、木瓜、陳皮。
主治效能 虛腫,腹水,應用於慢性腎炎,浮腫,小便秘澀,遍身水腫喘滿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對於虛腫兼喘者最適合。水腫症諸藥無效者值得一試,屢有良效。
薏 苡 仁 湯
組成藥物 麻黃、當歸、蒼朮、薏苡仁、桂枝、芍藥、甘草、生薑。
主治效能 治手足流注,疼痛,麻痺不仁,難屈伸者。應用於亞急性,慢性關節僂麻質斯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用治亞急性及慢性初期關節僂麻質斯有良效。急性症狀者用麻黃加朮湯或麻杏薏甘湯,進入慢性期者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或舒筋立安湯較宜。能自己步行來診者多屬本方證,為常用方之一。
藿 香 正 氣 散
組成藥物 藿香、白朮、半夏、茯苓、厚朴、陳皮、大棗、生薑、桔梗、大腹皮、白芷、甘草、紫蘇。
主治效能 外感,風寒,內有積食,頭痛,寒熱或霍亂吐瀉。應用於夏月感冒,中暑,急性胃腸炎,食滯,咳嗽,嘔吐,腹瀉。
運用經驗 本方多芳香化濁之品,經驗上以暑月濕令時感冒傷風,舌苔厚膩者,服之最效。即夏季因貪涼飲冷,嘔吐瀉痢,頭痛頭暈,有熱者,溫服取汗皆甚驗。
蠲 痺 湯
組成藥物 黃耆、當歸、赤芍、羌活、防風、薑黃、甘草、生薑、大棗。
主治效能 中風身體煩痛,項背拘急,手足冷痺,腰膝沉重,舉動艱難。
運用經驗 凡因風寒濕所引起之氣血衰弱之神經痛,僂麻質斯適宜可以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