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產 劑
經 產 劑
婦女在生理上有月經、胎孕、產育、哺乳等特殊的功能,所以婦科在中國醫學中別立一門,其所使用的方劑名之經產劑,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月經病方、帶下病方、胎前病方、產後病方、婦科雜病方。 |
八味帶下方
|
生化湯
|
安胎飲
|
芎歸膠艾湯
|
完帶湯
|
桂枝茯苓丸
|
溫經湯
|
當歸芍藥散
|
過期飲
|
組成藥物 | 當歸、熟地、芍藥、川芎、黃柏、良姜、椿根皮。 |
主治效能 | 治濕熱薀結、下臭物之類,應用於白黃帶下及淋毒性帶下等症。 |
運用經驗 | 本方用於治療各種帶下確有療效,主用於亞急性及慢性帶下,對急性充血性炎症應用他方為宜,且為解毒治療劑。 |
組成藥物 | 當歸、川芎、桃仁、乾薑、炙甘草。 |
主治效能 | 治產後兒枕骨痛,及惡露不行,血塊腹痛。應用於產後調理,產後陣痛,產後瘀行不暢,產後腹痛。 |
運用經驗 | 本方有通滯和血補虛消瘀作用,久為民間所習用,新產婦女多數必服之方劑,凡新產第二、三日連服數劑,有利而無害,誠為產後調理第一方。 |
組成藥物 | 當歸、川芎、芍藥、荊芥、羌活、川貝母、甘草、 枳殼、厚朴、菟絲子、艾葉、黃耆、生薑。 |
主治效能 | 婦人偶傷胎氣,腰疼腹痛,甚至見紅不止,勢欲小產,臨產交骨不開,橫生不下,子死腹中,臨產能催。應用於安胎,胎動不安,預防難產,妊娠腰腹痛,預防流產,妊娠中期以後屢服尤有卓效。 |
運用經驗 | 驗方新編列入婦人科胎前內第一方,謂此方專治一切產症,有胎即能安胎,臨產即能催生,不拘月份,凡胎動不安,腰酸腹痛,一服即安,再服全癒,懷孕者七個月即宜預服,直至臨盆,斷無難產之患。 |
組成藥物 |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甘草、艾葉、阿膠。 |
主治效能 | 妊娠腹痛,胞阻胎漏,及妊娠下血,或產後下血不絕,應用於痔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紫斑病。 |
運用經驗 | 本方為專治月經過多,以四物之滋養補血為主外,加入止血劑,適用於婦人經多,血崩胎漏,流產後血出不止者有卓效,並可治子宮出血及有流產之前兆者,上部出血多用三黃,下部出血多用本方。 |
組成藥物 | 白朮、山藥、人參、白芍、車前子、蒼朮、甘草、陳皮、荊芥穗、柴胡。 |
主治效能 | 白帶。 |
運用經驗 | 白帶多者本方最為常用。與愈帶丸相稱,適宜選用之。 |
組成藥物 |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藥。 |
主治效能 | 月經不調,月經困難症、子宮筋腫、不妊症、卵管炎、子宮內膜炎、卵巢炎、婦人更年期障礙、流產後瘀血症、打撲傷、痔、皮膚炎、濕疹。 |
運用經驗 | 實證體質炎症之各種瘀血疾患用之機會較多,對於婦產科諸症用之屢奏卓效。本症便秘者用桃核承氣湯,虛者改用當歸芍藥散。隨症選方應用為宜。各方中此方應用機會最多,功能亦至為廣泛顯著,適於長服。 |
組成藥物 | 吳茱萸、當歸、川芎、芍藥、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生薑、甘草、半夏、麥門冬。 |
主治效能 | 婦人經閉、或經行過多,或崩漏不止、手掌煩熱、唇口乾燥、及經期不順、虛寒不孕。應用於月經不調、或過期不來、或瘀血停留、小腹痛、月經過多、婦人更年期子宮出血、腰冷久不受孕等症。 |
運用經驗 | 本方適用於婦人更年期及月經障礙者,並可治婦女宮寒不孕,及陰虧虛火症。 |
組成藥物 | 當歸、芍藥、川芎、茯苓、白朮、澤瀉。 |
主治效能 | 妊娠浮腫、腎炎、習慣性流產、痔疾等。 |
運用經驗 | 凡婦女肌肉軟弱、貧血、顏面蒼白、易疲勞、腰腳易冷、有頭眩、心跳等各症及婦人諸病、妊娠腹痛用之有效。針對虛寒水毒體質,尤有卓效。 |
組成藥物 | 熟地黃、白芍、當歸、香附、川芎、紅花、桃仁、莪朮、甘草、肉桂、木香。 |
主治效能 | 補血活血、行氣通經。月經過期不至、或是月經量過少,色紫黑而有瘀塊、小腹脹痛、壓則疼痛、舌邊紫暗、脈澀。 |
運用經驗 | 治療經期失調,能改善血液循環、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強吞噬細胞功能,促進離經之血吸收,恢復破壞組織的修復和重建正常生理功能,調整子宮平滑肌收縮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