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原发性
第二类属于继发性,即从三叉神经自脑桥发出至支配面部皮肤感觉的通路上受到病变的刺激、压迫而产生三叉神经痛。

叉神经痛属于中医面痛的范畴,临床可分为多种证型,治疗时根据辨证使用不同的方法。

1、活血化瘀法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本法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多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2、补气活血法

本法适用于气血不足,络脉空虚所致的三叉神经痛。治宜补气活血佐以通络之法,多用大剂量八珍汤加阿胶、红花等治疗。

3、滋阴平肝法

本法适用于肾精亏损,阴血不足,肝失所养,水不涵木,虚阳独亢,阳动生风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处方:大生地、玄参、煅石决明、丹皮、山萸肉、古方补肾散等。

4、清肝利胆法

本法适用于肝胆火盛,热邪随胆经上攻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处方:生地、黄芩、僵蚕、龙胆草、泽泻、古方利胆散等。

5、清胃泻火法

素食辛辣厚味,或胃热素盛,致经脉郁滞不通而发生面部疼痛,治宜清胃泻火,通络止痛。处方:煅石决明、石膏、白芷、川芎、升麻、古方祛火散等。

6、痰瘀同治法

本法适用于瘀血挟痰浊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处方:桃仁、生地、天麻、半夏、红花、古方活血散等。

(一)起居调养法

在平日生活、饮食都要有规律,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可劳累。精神要保持愉快,对疾病的治疗要首先有信心,并有决心,积极与医生配合,进行各种调养方法,才能最终战胜病魔。同时,可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尽量避免触及能引起疼痛的“触发点”。平素外出要注意增衣避风寒,尤其面部要注意避免冷风直吹。

(二)饮食调养法

饮食要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煎炸之品,应以清淡为主。

以下食疗方可供选用:

(1)怪味笋片。笋片洗净用开水焯一下,与白糖、花椒粉、醋、芝麻酱、味精、粉汁调在一起,入油锅内炒熟即食。

(2)烧什锦。将竹笋、素鸡、胡萝卜、山药片和木耳、香菇、面筋一起入油锅内煽炒,放入酱油、白糖、姜汁、高汤,烧熟后,出锅即可食用。

“纵观历年病例,约在百人之数,悉属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无一例外。”

冬至一阳始生,所以此时阴虚的患者发病的多;夏至一阴始生,所以此时阴虚,同时兼阳虚的人比较多,对于此种兼阳虚的情况,一般每次用1.5克的肉桂粉末,用米饭和成丸,在喝药之前先冲服。

傅青主的引火汤。

方子的药物组成是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北五味,

肾阴不足

傅山引火汤

主要的成份就是熟地

舌质很红,舌苔薄或者没有舌苔

龙雷之火为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邪实火大不相同,有以下5点,可资鉴别:

1.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

2.来势晕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生变,外感多渐变,火不归原多突变;

3.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

4.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外感无此病象,若出现此象,按火不归原论治,误用苦寒直折则危;

5.不渴尿多,渴喜热饮。”——李可先生原文。

卡马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开始剂量为100mg,每日2次,以后每天增加100mg,直到疼痛停止(最大量不应超过1000mg/天);以后逐渐减少,确定最低有效量作为维持剂量服用。有效率达70%~80%,若出现眩晕、步态不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需停药。孕妇忌用。

饮食注意:

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流质的食物,少吃一些过硬的食物。三叉神经痛患者不能咀嚼过硬的食物,那么饮食就要以流食为主,可以给三叉神经痛患者配制高蛋白高糖液体食品,如牛奶冲藕粉,牛奶冲蛋花,等厚流质,这样不仅会使三叉神经痛患者有饱腹感,还能够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患者也应该补充充足的钙类以及维生素的摄入量。因为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正常,由于面神经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肌肉萎缩,所以补钙很重要,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水果、胡萝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

引火汤最早见于陈士铎的《辩证奇闻》,主治咽喉肿痛属阴娥者。因陈士铎师从于傅青主,故后世称为傅山引火汤。原方熟地,麦冬、天冬,巴戟天,茯苓, 五味子,方中重用熟地大剂滋水填精为君;麦冬、天冬、五味子滋肺,金水相生,以助熟地滋水为臣;其中五味子酸敛,使即补之阴而固封;茯苓补土以制水;巴戟天水火并补,水火既济,水下趋,火不得不随,有引火归原之功,功同桂、附。共奏大剂滋水,引火归原之效。

方中选择了熟地、白芍重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