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除濕邪
一、喝薏仁紅小豆粥:薏仁,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二、運動排汗: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三、均衡飲食:飲食要少鹽,清淡適量,幫助腎排水,另外要戒煙戒酒。
Read more一、喝薏仁紅小豆粥:薏仁,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二、運動排汗: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三、均衡飲食:飲食要少鹽,清淡適量,幫助腎排水,另外要戒煙戒酒。
Read more選擇新鮮蔬菜 先保留營養活性
基本上,蔬菜可分為:葉菜類、根莖類、瓜茄類,以及野生蔬菜類。除了含有豐富的水分,並包括有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且具有豐富的植化素,不僅有良好的抗氧化力,更能增加免疫能力,不管成人或兒童的營養與保健都有很好的效果。
不過,選擇新鮮蔬菜要注意的是,蔬菜在存放或運輸過程中,會有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溫度高容易流失,很多植物化學物質也會失去活性,所以選擇蔬菜一定要注意新鮮度,這樣既能保證蔬菜的營養成分不會損失,又能保証蔬菜衛生安全。
Read more証治諸說 森立夫云︰愚謂肩背痛者,屬二經。手太陽小腸經,上肩 ,繞肩解。足太陽膀胱經,循肩,俠脊背。二經之氣相通。若逆而不順,或外感寒邪,或勞傷,以致二經之虛,皆足使痛。其酸痛為虛,重痛為寒,刺痛為氣逆也。(《萬安》)
肩背痛,未辨何証,俱宜和氣飲,每服加烏藥半錢。當肩背一片冷痛,背膂疼痛,古方用神保丸愈者,此有積氣故也。其人素有痰飲,流注肩背作 痛,宜星香散(用南星、木香),或導痰湯下五套丸(見《和劑》),更於嘔吐門停飲証選藥。有腎氣(即奔豚氣之謂)不循故道,氣逆挾背而上,致肩背作痛,宜 和氣飲,每服加炒 香半錢,炒川椒十粒。
Read more治療法
痢疾
經云︰飲食不節,起居不時,陰受之,則入五臟。下為腸泄,久為腸 。陳飛霞曰︰小兒此病初起,兩眉皺而多啼,由腹痛也。煩躁不安,由裡急後重也。數至圊而不能,或赤白相兼,或單紅單白,是其候也。周夢覺曰︰痢有不與世相 遞嬗,而名則因時而變易。方策所傳,其來有自,不容不據古以準今。《素問》謂之腸 ,《難經》謂之裡急後重,漢謂之滯下,晉謂之秋燥,至唐方謂之痢。即其名而繹其義,便血曰 ,痛甚日急,壅甚曰滯,皺裂,曰燥不利曰痢,痢之情形,已顯示于稱名之表。歷代以來,揚榷指陳,揚榷,猶言大概也。不啻以暮鼓晨鐘,發人深省。治是症者, 顧可孟浪從事,翻欲緘滕扃 而置之死地乎。當此暑炎方退,金飆初起,土間其中,熱濕燥匯於一時,三氣湊而為病。有時行者,從皮毛入,微惡寒腹痛,泄盡宿食,方轉紅白。風之所過,行於 一家,則病一家;行於一境,則病一境。有傳染者,從口鼻入,不惡寒腹痛,隨泄宿食,即轉紅白。氣之所觸,染于一人則病一人,染于一方則病一方。于斯時也, 撫枕席而興嗟,何分男女,如廁坑而抱痛,莫測死生。天氣陰晴,詬聞一室;燈光明滅,呻徹五更。飲膏粱者無論已,可憐寒土當災,朋盡返回,難邀甲戌之峙,人 皆掩鼻,從傳庚癸之呼。聚桑梓者猶可也,最苦旅人遠適,今雨不來,誰恤零丁異地;聞風爭避,那管客子離鄉。儒者考古今之得失,証一己之功修,於是証而參上 乘焉。本來惻隱之心,自應以之普度也。喻嘉言︰初用辛涼以解表,次用苦寒以清裡。劉河間曰︰調氣則後重自除,行血則膿血自除。余于痢之時行初起者,而宗嘉 言焉,疏經絡而趨邪,敗毒散克壯元老之猷。于痢之傳染初起者,而宗河間焉,和營衛而導滯,芍藥湯允占丈人之吉。及其歸宿,郁則為熱,試診其脈,未有不數 者,所以香連丸,為治痢之總方。顧在表忌用者,邪猶未入於裡也。久病難用者,恐重傷其生氣也。昔趙養葵以六味地黃湯治傷寒,人譏為趙氏之創見,而下多傷 陰。余嘗以六味地黃湯治痢,此又余之創見也。如果脈虛自汗,赤白將盡,真人養臟湯、訶子散,俱可酌而用之。夫痢不分赤白,既出於熱,反服辛熱而愈者,此乃 從治之法。蓋人之稟賦有寒有熱,邪熱之中人,每從其類而化。辛熱藥能開鬱解結,使氣血得以宣通,特宜於以寒化熱之人。若遇以熱化熱,而誤用之,其禍有不可 勝言矣。存心濟世者,倘遇以寒化熱之痢,用溫補而大獲其效,慎勿執以為例。
Read more辨臍風
夏禹鑄曰︰三朝之內,便是臍風,如七日之外,定然不是。前人只曰風由臍入,以致撮口噤口,並不曾說出一種理來。余思嬰兒出世,剪落臍帶,帶口有水, 風因乘水由臍入腹。然腹與唇舌相去太遠,而唇撮舌強何故?把賊邪逆犯之理,一悟乃知。風入於腹,始附於肝。肝,木也,風則附木而鳴,目乃肝之竅,兩眼角故 有黃色。風入於肝,必逆犯於脾,鼻準,脾之屬,故準頭又有黃色。入於脾必逆犯於腎,兩唇腎屬,故色黃口撮。入於腎,必逆犯乎心,舌乃心之苗,故舌必強直。 到此風火交威,亡之必矣。予悟臍風顛末,至此自問,亦不自知。
Read more推拿代藥賦
夏禹鑄曰︰前人忽略推拿,卓溪今來一賦。寒熱溫平,藥之四性;推拿揉掐,性與藥同。用推即是用藥,何可亂推。推上三關,代卻麻黃肉桂。退下六腑,替 來滑石羚羊。水底撈月,便是黃連犀角。天河引水,還同芩柏連翹。大指脾面旋推,味是人參白朮;瀉之則為灶土石膏。大腸側推虎口,何殊訶子炮薑;反之則為大 黃枳實。湧泉右轉不揉,朴硝何異?一推一揉右轉,參朮無差。食指瀉肺,功並桑皮桔梗。旋推止咳,效爭五味冬花。精威拿緊,豈羨牛黃貝母。肺俞重揉,漫夸半 夏南星。黃蜂入洞,超出防風羌活。捧耳搖頭,遠過生地木香。五指節上輪揉,乃祛風之蒼朮。足拿大敦鞋帶,實定掣之鉤藤。後溪推上,不減豬苓澤瀉。小指補 腎,焉差杜仲地黃。湧泉左揉,類夫砂仁藿葉。重揉手背,同乎白芍川芎。臍風燈火十三,恩符再造。定驚元霄十五,不啻仙丹。病知表裡虛實,推拿重症能生。不 諳推拿揉掐,亂用便添一死。代藥五十八言,自古無人道及。雖無格致之功,卻是透宗之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