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岐黄子

認症法

審察苗竅

夏禹鑄曰;望聞問切,固醫家之不可少一者也。在大方脈則然,而小兒科則惟以望為主,問則繼,聞則次,而切則無矣。經云︰切而知之之謂巧。夫小兒六脈 未全,切無可切,而巧亦無所用其巧矣。問而知之之謂工。小兒于未言語時,問之無可問;即于能言者問之,多不以真對,是問之不必問,而工亦無所用其工。聞而 知之之謂聖。小兒初病之時,聲音或不失其常,至病久而氣喪,氣喪而聲失,聞之無可聞,而聖又何所見其聖。況書又曰︰哭聲不響赴陰君,而亦有不赴陰君者何? 無非泥其聲而不得肺之絕與不絕故也。吾故曰以望為主。曰︰五臟之體隱而理微,望從何處?曰體固隱矣,然發見於苗竅顏色之間者,用無不周;理固微矣,乃昭著 於四大五官之外者,無一不顯。中庸所謂費而隱,顯之微者,不可引之相發明哉。故小兒病於內,必形於外,外者內之著也。望形審竅,自知其病,按病推拿用藥, 見效之速,未有不如響之應聲者。內有臟,曰心,曰肝,曰脾,曰肺,曰腎。五臟不可望,惟望五臟之苗與竅。舌乃心之苗,紅紫,心熱也;腫黑,心火極也;淡 白,虛也。鼻準與牙床乃脾之竅,鼻紅燥,脾熱也;慘黃,脾敗也,牙床紅腫,脾熱也;破爛,胃火也。唇乃脾胃之竅,紅紫熱也;淡白,虛也;如黑漆者,脾胃絕 也,口左扯,肝風也;右扯,脾之痰也。鼻孔肺之竅,乾燥,熱也;流清涕,寒也。耳與齒乃腎之竅,耳鳴,氣不和也;耳流膿,腎熱也;齒如黃豆,腎氣絕也。目 乃肝之竅,勇視而轉睛者,風也,直視而睛不轉者,肝之將絕也。以目分言之,又屬五臟之竅。黑珠屬肝,純是黃色,凶症也。白珠屬肺,色青,肝氣傷也;淡黃 色,腑有積滯也,老黃色,乃肺受濕熱也。瞳人屬腎,無光彩,又兼發黃,腎氣虛也。大眼角屬大腸,破爛,肺有風也。小眼角屬小腸,破爛,心有熱也。上皮屬 脾,腫,脾傷也。下皮屬胃,青色,胃有寒也。上下皮睡合不緊,露線縫者,脾胃極虛也。面有五位,五臟各有所屬,額屬心,離火也;左腮屬肝,震木也,右腮屬 肺,兌金也;唇之下屬腎,坎水也。五臟裡也,六腑表也。小腸心之表,小便短黃澀痛,心熱也;清長而利虛也。胃乃脾之表,唇紅而吐,胃熱也;唇慘白而吐,胃 虛也;唇色平常而吐,作傷胃論。大腸肺之表,大便閉結,肺有火也;肺無熱而便閉,必血枯,不可通下;脫肛,肺虛也。膽乃肝之表,口苦,肝旺也;聞聲著嚇, 肝虛也。膀胱腎之表,居臍下氣海之右,有名無形,筋腫筋痛,腎水之寒氣入膀胱也。面有五色︰一曰紅,紅病在心,面紅者熱;一曰青,青病在肝,面青者痛;一 曰黃;黃病在脾,面黃脾傷;一曰白,白病在肺,面白者寒;一曰黑;黑病在腎,面黑而無潤澤,腎氣敗也。望其色,若異於平日,而苗竅之色與面色相符,則臟腑 虛實,無有不驗者矣。

阅读全文——共27689字

Read more

腰痛

脈候 尺脈牢而長,關上無有,此為陰干陽,其人苦兩脛重,少腹引腰痛。寸口脈壯大,尺中無有,此為陽干陰,其人苦腰背痛,陰中傷,足脛寒。(《脈經》)

尺脈沉,腰背痛,宜服腎氣丸,針京門補之。(同上)

尺脈粗常熱者,謂之熱中(按︰此《平人氣象論》文),腰胯疼,小便赤熱。(同上)

阅读全文——共8321字

Read more

中暑

之為病,稽之仲景,一則表裡俱熱,一則氣傷液耗,其間雖有輕重,要不過此二途而已。如潔古所謂靜三里而得之者,王安道謂為傷寒之類,今皆不取。其他多歧之說,亦概從屏斥。其分劑者四,而隸以溫中,所以備三里其變焉。至道途卒倒証,則退置於篇末,亦遵經例也。

脈候 大抵中暑與熱病,外証相似,但熱病者脈盛,中暑者脈虛,以此別之。《甲乙經》云︰脈盛身三里寒,得之傷寒,脈虛身熱,得之傷暑。(按︰此《素問‧刺志論》文。)蓋寒傷形而不傷氣,所以脈盛;熱傷三里氣而不傷形,所以脈虛。(《活人書》)

脈虛而微弱,或浮大而散,或隱不見。(微弱隱伏,皆虛類也。)(《正傳》)

阅读全文——共8088字

Read more

腳氣

唐以上所謂腳氣,即今之腳氣,而宋以降所謂腳氣,蓋不過尋常腳痺、腳痛等,而作為腳氣,殆非今之腳氣,豈風會變遷時有不同乎。茲編一以《千金》、《外台》為宗,而於後世諸家,僅摘其要。雖然,又焉知後來腳氣,更非今日之腳氣耶,醫者宜因時措施也已。

名義 江東嶺南,土地卑下,風濕之地,易傷於人,初得此病,多從下上,所以腳先屈弱,然後毒瓦斯循經絡,漸入腑臟,腑臟受邪氣便喘滿,以其病從腳起,故名腳氣。(《病源論》)

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因即脛腫,時人號為腳氣,深師雲腳弱者,即其義也。(《千金》)

阅读全文——共14829字

Read more

歷節

歷節,即行痺、痛痺之屬,唐人或謂之白虎病,宋人則聯稱為白虎歷節風,又稱之痛風,而元以降,專用其名矣。倘經久不愈者,多變鶴膝風,而痢後風亦為其類証,仍並合為篇。

源候總說 歷節風之狀,短氣自汗出,歷節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致也,亦有血氣虛受風邪而得之者。風歷關節, 與血氣相搏交攻,故疼痛,血氣虛則汗也,風冷搏於筋則不可屈伸,為歷節風也。(《病源論》)

《近效》論白虎病者,大都是風寒暑濕之毒,因虛所致,將攝失理,受此風邪,經脈結滯,血氣不行,蓄于骨節之間,或在四肢,肉色不變,其病晝靜而夜發,發即徹髓酸疼不歇,其病如虎之嚙,故名曰白虎之病也。(《外台》)(按︰《聖惠》同,作白虎風。)

阅读全文——共6948字

Read more

針灸概論

針灸學是專門研究各種常用針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理論和具體操作方法。針法又稱刺法,最早由使用小石片-刺治病發展而來。灸法又叫艾灸、古代叫灸炳。

針法是利用不同的針具,在人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施以不同的手法,給予一定的刺激,從而激發經絡之氣,調整臟腑機能,使機體恢復健康,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灸法適用艾絨等各種藥料以熏灼體表的一定的部位,以溫熱刺激,激發經絡之氣,調整臟腑機能,從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灸法與針法一樣,不僅施灸材料不一,而且施術的方法也各異。

阅读全文——共793字

Read more
1 12 13 14 15 16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