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岐黄子
4种炒菜方法可致癌
热热的油锅冒着白烟,赶忙把食材倒入,锅铲利落地翻炒几下,不到几分钟,一盘香味四溢的炒菜就出锅了。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在每个华人家庭的厨房上演,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炒菜方法有致癌风险。即使你拥有好的食材,以及高超的烹饪技巧,不正确的炒菜方式依旧会使菜的营养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炒菜这么平常的事,如果不避免以下4种炒菜方式,则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隐患。
1、油锅冒烟才炒菜
Read more谷米
薏苡人∶味甘、温、无毒。主筋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力。其生根,下三虫。《名医》云∶“薏苡人除筋骨中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一名HT ,一名感米,蜀人多种食之。
胡麻,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坚筋骨;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下后虚热困乏。久服轻身不老,明耳目,耐寒暑,延年。作油微寒,主利大肠,产妇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去头面游风。一名巨胜,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芷。叶∶名青 ,主伤暑热。花∶主生秃发。七日采最上头者,阴干用之。
Read more千金食治序
仲景曰∶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余慨其如此,聊因笔墨之暇,撰五味损益食治篇,以启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响耳。
河东卫汛记曰∶扁鹊云人之所根据者形也,乱于和气者病也,理于烦毒者药也,济命扶危者医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
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 ,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Read more果类
李子
味甘酸,性微温。多食令人胪胀,发痰疟虚热。同蜜及雀肉、鸡肉、鸡子、鸭肉、鸭子食,损五脏。同浆水食,令霍乱。勿同麋鹿 肉食。李味苦涩者,不可食。不沉水者有毒,勿食。服术人忌之。妊妇服之,子生疮疥。
杏子
Read more菜类
韭菜
味辛微酸,性温。春食香益人,夏食臭,冬食动宿饮,五月食之昏人乏力。冬天未出土者,名韭黄。窖中培出者,名黄芽韭。食之滞气,盖含抑郁未伸之故也。经霜韭食之,令人吐。多食昏神暗目,酒后尤忌。有心腹痼冷病,食之加剧。
热病后十日食之,能发困。不可与蜂蜜及牛肉同食,成 瘕。食韭口臭,啖诸糖可解。
Read more谷类
粳米
味甘,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
生性寒,熟性热。新米乍食动风气,陈米下气易消,病患尤宜。同马肉食发痼疾,同苍耳食卒心痛,急烧仓米灰和蜜浆调服,不尔即死。大人小儿嗜生米者,成米瘕。
Read more六味地黄丸
《中国药典》:六味地黄丸
【处方】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性状】 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Read more牛黄清心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牛黄清心丸
【处方】 羚羊角(镑.另研.一两) 麝香(另研.一两) 龙脑(另研.一两) 人参(去芦.二两半) 蒲黄(二两半) 白茯苓(去皮.二钱半) 芎藭(一两六钱半) 柴胡(一两六钱半) 杏仁(另研.一两六钱半) 桔梗(一两六钱半) 防风(去芦.一两半) 白术(一两半) 白芍药(一两半) 麦门冬(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神曲(一两半) 当归(一两半) 阿胶(炒.一两七钱半) 大豆黄卷(一两七钱半) 肉桂(一两七钱半) 干姜(七钱半) 牛黄(另研.一两二钱) 犀角(另研.二两) 雄黄(另研 八钱) 金箔(一千二百箔) 甘草(五钱) 乾山药(十两) 白蔹(七钱半) 大枣(另研.一百个)
Read more牛黄上清丸
《中国药典》:牛黄上清丸
【处方】 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
【性状】 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