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調理諸法
第十二章‧調理諸法
第一節‧病中調護法 (新增)
【榮齋按】本章原作只有瘥後調理法,而不提及病中調護法,在編述方面是脫節,在事實方面是缺點。 須知疾病與調護,為醫療過程中一個重要關鍵,醫藥療效之顯著與否?與調護的合理不合理有密切關係。中醫文獻記載,因失於調護而造成事故的例子,是不少概見 的。例如《冷廬醫話》載︰秀水王氏子患身熱、咳嗽、由于不忌風冷和飲食,結果致疹發不透,胸悶氣喘而死,這是一個事實。另一方面,譬如感寒病熱,服發汗 劑,若病家不善調護,或因覆被太多,致藥後大汗淋漓,病反熱高;或因服藥之後,仍食葷腥油膩,熱不得退;在病家尚以為醫生辨証不確,用藥失當之故,而不知 其症結是在病家之失於調護。 祖國護病學說,在張仲景時代是很講究的。例如︰服桂枝湯後的“將息”和“禁忌”,經常關心服藥後的病理回應和藥理回應等;已具備了護病學的基礎。後此各家 醫書,不重視這個方法,認為它是醫療工作中的附件,僅列入“保生”“慎疾”一類文字中,缺乏有系統的敘述。現下我把近人關於護病方法的文字摘錄三篇,取其 通俗易曉,避免高深的理論,並附入西醫護病學若干則,取長補短,以資互相參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