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去参草加大枳芍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柴胡(12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9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1、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Read more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去参草加大枳芍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柴胡(12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9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1、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Read more柴胡桂枝干姜汤 瓜蒌配合牡蛎,不但止渴,同时它里面有微结,所以这个方剂有大便秘结、偏干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
芩牡蛎甘粉良瓜蒌根
Read more柴胡汤加石膏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重肺炎:痰鸣,高烧石膏用4两;2、禁口痢:吃就吐,而下利如注,这一天老拉,,可又有里急后重,呕厉害。
Read more《内经》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扁鹊继承之并提出“六不治”说法,即:骄恣不论于理,壹不治也;轻身重财,贰不治也;衣食不能适,叁不治也;阴阳病,脏气不定,肆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伍不治也;信巫不信医,陆不治也(《史记·扁鹊传》)。历史上扁鹊因《内经》语言晦涩难懂,针对其中主要内容以问难形式作出解释即《难经》,《难经》与《内经》、《本经》、《伤寒》、《金匮》并称为国医四经典。《内经》成书于战国时代之秦国,西汉去时未远,“六不治”说法颇合实际,当时已得到公认,并由司马迁假托扁鹊之名提出。
“六不治”中“不治”系指调治极难,系古人在漫长艰苦实践中之经验体会。既不可以为“六不治”中病症为绝症,更不可以轻视之。
Read more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又天气、人气、地气,乃三焦之气。分而言之则异,其实一也,不当作异名异论而观之。
饮食劳役所伤,自汗小便数,阴火乘土位,清气不生,阳道不行,乃阴血伏火。况阳明胃土,右燥左热,故化燥火而津液不能停;且小便与汗,皆亡津液。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脉者,血之府也,血亡则七神何根据,百脉皆从此中变来也。众之百病,莫大于中风,有汗则风邪客之,无汗则阳气固密,腠理闭拒,诸邪不能伤也。
或曰∶经言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又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又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又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请析而解之?答曰∶夫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动;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阳气在于地下,乃能生化万物。故五运在上,六气在下。其脾长一尺,掩太仓,太仓者,胃之上口也。脾受胃禀,乃能熏蒸腐熟五谷者也。胃者,十二经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禀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六腑者,在天为风、寒、暑、湿、燥、火,此无形之气也。胃气和平,荣气上升,始生温热。湿热者,春夏也,行阳二十五度。六阳升散之极,下而生阴,阴降则下行为秋冬,行阴道,为寒凉也。胃既受病,不能滋养,故六腑之气已绝,致阳道不行,阴火上行。五脏之气,各受一腑之化,乃能滋养皮肤血脉筋骨,故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六腑生气先绝,五脏无所禀受,而气后绝矣。肺本收下,又主五气,气绝则下流,与脾土叠于下焦,故曰重强。胃气既病则下溜。经云∶湿从下受之,脾为至阴,本乎地也,有形之土,下填九窍之源,使不能上通于天,故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胃者,行清气而上,即地之阳气也,积阳成天,曰清阳出上窍,曰清阳实四肢,曰清阳发腠理者也。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气少则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则血亏,故筋骨皮肉血脉皆弱,是气血俱羸弱矣。劳役动作,饮食饥饱,可不慎乎。凡有此病者,虽不变易他疾,已损其天年,更加之针灸用药差误,欲不夭枉得乎?
Read more1、刘渡舟(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
1-1、〔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