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首位。我國古代稱之為乳岩。每九個婦女將有一個患上乳癌, 接近九成的乳癌婦女可獲生存。每年死乳癌的婦女超過46,000名。
若發現乳部有腫塊,或乳部有任何改變,即應就診治療。
病因
Read more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首位。我國古代稱之為乳岩。每九個婦女將有一個患上乳癌, 接近九成的乳癌婦女可獲生存。每年死乳癌的婦女超過46,000名。
若發現乳部有腫塊,或乳部有任何改變,即應就診治療。
病因
Read more肝癌是十分惡性的癌,如果未經治療、病人往往半年內就會死亡。非洲的班吐族黑人發生率最高,臺灣地區也有很高的發生率,高居男性癌症死因之首,在女性癌症中也名列二、三位。歐美國家肝癌並不常見,凡中國人多的地方如新加坡、香港、 肺癌的發生率亦高,就是在美國的肝癌患者,也有很多是中國人的後裔。非洲黑人雖然肝癌 的發生率高,但非洲黑人移民去美國的,則很少發生肝癌,因此科學家推想與民族 的文化及生活方式、飲食有關。中國人雖移民 到世界各地,但飲食及生活習慣大都維持不 變,而非洲黑人一旦移民到美國,大都被同化了,是不是如此,有待更進 一步的探討。
Read more大腸癌包括直腸癌與結腸癌。在中國男性腫瘤死亡率占第五位,女性第六位。
大腸直腸癌病例在台灣及世界各地有日趨增多之勢,原因可能是全國衛生教育之普及、國民醫藥知識之增高、診斷儀器之進步而發現更多之病例。
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五年生存率非常高,治癒率高過75%。 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在性別上男女相近,民國75年每10萬男性約11人, 女性約有8人發生大腸直腸癌。地域性差別:歐美開發國家發生率最多, 開發中國家次之,非洲及拉丁美洲最低,東方人較西方人少。 50~60歲間發生率最多,20歲以下極少。第一代日本人移民美國, 大腸直腸癌死亡率與日本本土相似,而第二、三代日本人(日裔) 則有2.5倍高的罹患率。亞洲的猶太人與歐美的猶太人大腸直腸癌的罹患率也不同, 歐美猶太人約三倍於亞洲的猶太人。
Read more胃是身體裡是一個作用非常複雜的器官;它上承食道,下接十二指腸, 是一個中空的容器;它每天要忍受冷熱、軟硬、酸鹼食物的刺激, 且不斷的分泌、膨脹、收縮及蠕動,將食物變得糜爛, 送入小腸作進一步的消化及吸收營養,使我們能產生能量,有活動的能力; 胃同時也受到情緒的影響,它如此忍辱負重,才能使我們享受日常飲食的樂趣, 並且攝取足夠維持健康的營養。所以說,它是我們身體消化系統內最重要的器官, 絕對不能也不容忽視的。
胃的外觀由上而下可分為四部分即賁門(緊接食道,由一括約肌構成)、胃底、胃體及胃竇。幽門為胃的出口處,連接十二指腸的第一部分球部,亦 由一括約肌組成。胃大彎及小彎。胃壁由內而外亦可分為四層:黏膜層(由許多腺體及其內不同的細胞構成)、黏膜下層、肌肉層(由三層平滑肌組成)及漿膜層。
Read more食道是一管狀的肌肉結構,長約25公分。常因食物或飲食吞嚥時發生困難才引起病人的注意。常見腫瘤之一。在中國,死亡率僅次於胃癌。死亡年齡平均63歲,男女比例2:1。農村發病率較城市為高。北歐、南非的班吐族發生率較高,我國的食道癌發生率也相當高。
病因
目前仍無定論。病因複雜,與天時、地理、自然環境有一定關係。含亞硝胺類化合物食品、飲料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食用酸菜及發霉變質的食物;某些維生素攝取嚴重不足;微量元素(如鉬、鋅、銅);家族遺傳。食管癌患者中,一定數量有青舌紫的變化。
Read more病因
鼻咽癌開始是肺熱。肺開竅於鼻,肺氣通於鼻,肺氣不和則上焦熱盛,迫血離經出現鼻衄。若氣血凝滯,津液壅塞停結,則變生息肉 而鼻塞。其次是肝鬱氣逆,肝與相表裡,膽移熱於腦則腦崩。肝氣逆則頭痛、耳聾。若風熱毒氣鬱積臟腑,則出現口舌歪斜視一為二等症狀。若肝腎精血虧損,虛火 內動,或痰火升鬱於耳中,則耳鳴、耳聾。
發病數,中國人遠超過其他國家,居世界首位,病人中又以華南幾省居全國之冠。鼻咽癌從前甚至被稱為「廣東病」或「廣東腫瘤」。 遺傳可能是鼻咽癌的一個因素。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75講 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研究
現在上課。接著往下討論有關問題。有的同學提出來,結合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成果,最近這幾年提出了一個微觀辨證問題。辨證論治,前面講過,中醫 傳統的辨證論治,現在提出微觀辨證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咱們湖南的郭老,郭振球老師提出來的。建立微觀辨證這個概念,怎麼看?我認為,將來的發 展趨向,既有宏觀的辨證,按照中醫傳統的辨證的規律,我們經過證候規範化以後,使我們的概念更明晰,對證候的診斷標準更規範,建立自己的評價體系、標準。 這也是當代中醫藥研究,至少是“十五”期間的一個重大攻關課題。現在全國範圍內正在做這項工作,這也需要一個過程。現在,採用臨床流行病學的方法,和咱們 中醫基礎學結合起來,正在做。是九五末期開始的,十五期間一個重大課題。至少第一關,證候的標準,中醫的描述,傳統的辦法把它說清楚,這是一。那麼,由於 人們從證候入手探討和現代醫學某些學說的相關性,做了好多工作。那麼最終能否探討清楚,微觀辨證也是我們的研究方向,我同意這個說法。但是,我覺得現在, 沒有任何一個指標能為我們中醫確定某一個證。別說是特異,就是相關,按照相關性多因素分析,就是相關性高一點的結論也未得不出來,這是非常艱難的一個過 程。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74講 問題解答
上一節,就如何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學的哲學,氣、陰陽、五行的問題,簡單地作了介紹。給同學們提出問題,從總的方面,用什麼思路,怎樣去思考這個問題作了一個初步的探討,供同學們來參考。
下面就邪正之間的關係,有同學提出來怎樣來體現這個(關係)?我講邪正之間的關係,在病理情況下,講的邪正之間的關係,是通過虛實來反映,它貫穿於疾病過程的始終,也貫穿在辨證論治和治療思想的過程之中。那麼體會到了,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73講 如何學好中醫基礎理論
這是本門課程最後一個單元,在前面系統講述了這門課程的基本內容之後,我們回過頭來:講一講作為本科學生如何來學習《中醫基礎理論》這門課程?最 終,學習之後,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在這個基礎之上,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碰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在這裡面,再作一次解釋,提供一個思 路和方法。至於在講述過程中曾經提到某一個問題,有多種學術觀點、有多種學說,作為本科教學,只提供一個目前學術界共識的一個學說,其餘的一律不要求,僅 供同學們今後學習的時候去思考、去探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