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醫學習

六腑:膽,胃

中醫基礎理論 第22講 六腑:膽,胃(1)

我們上一節講到腎的主要生理功能,腎具有藏精、納氣、主水的生理功能,腎,它的主要生理特性,是有閉藏的特性,腎的陰陽為人身諸陰、諸陽之本,腎在 五臟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中國學術發展史上,在明清時期,關於藏象學說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命門學說的出現,強調腎在人的生、長、壯、老、已過程中 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療疾病過程中,常常把調節腎的陰陽,作為最終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們這一節講六腑,首先講六腑的定義。

什麼叫做六腑,六腑是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的總稱,六腑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受盛和傳導化物。

阅读全文——共8131字

Read more

腎的生理特性

第21講 五臟:腎的生理功能(2) 腎的生理特性

同學們,上課了,我們上一節講了腎精的主要生理功能,講了腎藏精,腎精的生理功能, 促進生長發育,促進生殖繁衍,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它 第四個功能,抵禦外邪,具有抵禦外邪的作用,中醫學在論述腎精具有抵禦外邪這個作用,是從腎精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這個角度來論述的,那麼, 人體的生命基本物質充盛,意味著人處於陰平陽秘,陰陽合和的正常的健康狀態,它表現為人體的抵抗能力強,把這個作用,歸於人體正氣的範疇之內,就是人體所 有的生命機能,將來講什麼叫正氣?在講發病機理時,再進一步定義,在這裡理解,正氣就是人體生命機能的總稱,它表現出的生命機能,各種各樣的能力,維持人 體的健康,中醫學把這種作用,用正氣機概括,那麼,人的正常生命機能,其中能夠抵禦外邪,有防止外邪侵襲,就是正氣之一,正氣作用之一,就這個意義講,腎 的精是基本物質,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機能的重要物質之一,也就是說,它在維持人體正氣當中,具有重要作用,就這個意義講,腎精具有抵禦外邪的作用,我們今 天的理解,這樣來理解,它的本義,《內經》有一句話,在溫病學裡面也講到了,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我們現代中醫基礎理論講,腎精具有抵禦外邪的作 用,最早的理論源頭,就源於「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這樣一個原理,說冬與腎相應,腎精,我們剛才講到,腎精藏五臟六腑之精和生殖之精,那要閉藏起來,儲 藏起來,供人體生長的需要,說人在冬季的時候,腎精不能夠閉藏,不能夠儲藏到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這樣一種狀態,使它不能充分發揮,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這 樣的作用,也就是說,維持人體正氣的作用,是「春必病溫」,到了春天,常常出現各種溫熱性疾病,最早的腎精能夠抵禦外邪的理論源頭就在於此,那麼,這個理 論源頭,它是講腎臟在冬季的時候,如何和冬氣相適應,怎樣能夠保障腎精的功能正常,維持機體正常的生命機能,而不發生各種疾患,按照溫病學,溫熱病,將來 進一步講,為什麼「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我們這裡取腎精和病溫這個關係,最後都去掉,取腎精和病的關係,理解為腎精與疾病發生有關係,腎精充盛,即為正 氣充盛,那就可以免於外邪的侵襲,就這個意義講,來理解它抵禦外邪的作用,同學們聽起來,不像我講前面,邏輯上那麼嚴密,引入了好幾個概念,這裡僅僅從它 的源頭來理解,理解一個「冬」,一個概念,四時概念,一個「腎精」的概念,還有一個「春」的概念,還有一個「病溫」的概念,就邏輯上是跳躍的,僅僅就是判 斷性的,就是這樣認為的,即使將來學習溫病學,學《內經》,無論歷代醫家怎麼注釋,也缺乏邏輯的嚴密性,這也體現出來中醫學理論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就是古 人已經把這個科學命題提出來了,古人並沒有在理論上,進行嚴格的邏輯論證,但是這是事實,它確圶指導臨床實踐的作用,無論在養生、防病,都具有重要意義, 它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可以認為是真理,只是在理論上沒有充分論證,沒有充分說明,很令人信服的論據、論點,推理不太嚴密,這也是科學,就這個意義講,這也 是科學發展的一個規律,就是說,人們通過實踐,概括科學事實,得出了一個結論,但在這種情況下,並不能用原有的理論,把它說得很清楚,也就是說,實踐與原 有的理論發生矛盾,原有的理論並不能把科學事實,新的科學實踐,完整的給予解釋,這個時候出現了實踐和理論的矛盾,首要的條件是需要理論具有突破性的發 展,來解釋這個實踐,我剛才講,從腎精,從生命的機能,從正氣的角度來論述它,也介紹了「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這樣的原理,都不能夠很嚴密地論證這個結 論,回答為什麼腎精能夠抵禦外邪,但是它具有指導實踐的意義,我們現在在中醫歷代的文獻裡,在養生學裡面,現代的養生實踐當中,人們把補腎,吃補益腎精的 藥物,補腎埴精的藥物,作為提高機體的生命力,作為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實踐證明是有效應的,產生正的效應,這實踐告訴我們,這個結論是對 的,僅僅是從理論上闡述,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還不太令人滿意,這個問題就留給同學們繼續鑽研,希望同學們就這個問題撰寫文章,對古代的文獻,進行系統的 整理、梳理,最後達到條分縷析,真正的通過概念、判斷、推理,得出結論,最後論證腎精抵禦外邪。

阅读全文——共7931字

Read more

肝的生理特性

第19講 五臟:肝的生理功能(2) 肝的生理特性(1)

同學們,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講述了肝主疏泄的具體生理作用:調節精神情志, 促進消化吸收,

現 在我接著往下講,肝主疏泄的具體生理作用。 它能夠維持氣血運行,肝主疏泄的功能,通過什麼樣的機制,來維持人體內的氣血運行呢?一、氣,就是肝主疏泄的功能,怎樣能夠保證氣在人體上、下、內、外, 不斷的進行升、降、出、入呢?說氣機運行正常,那就保證了人體各個臟腑上下內外、升降出入才能夠正常,那麼氣機運行正常,氣機是氣的一種運動,說氣機升降 出入正常,就意味著氣的運行正常,肝主疏泄作用,通過調節氣機,保證全身各臟腑經絡,氣機升降出入運行正常,就這個意義講,肝主疏泄功能,能維持或者調節 氣在全身的運行,那麼為什麼說它能夠維持血液的運行呢?血液的生成和運行與五臟都密切相關,血液運行,我們前面講了心主血脈,又講了肺助心行血,脾統血, 這裡面又講到肝主疏泄,能參與血液的調節,在這裡面,中醫理論在論證肝主疏泄的功能,通過調暢氣機、推動氣的運行,推動血液的運行,統稱為維持氣血運行的 機制時,中醫理論叫做氣行則血行,一、血液正常運行,也必須依賴於全身氣機的通暢,這是一個依據,那麼肝主疏泄功能通過調暢氣機,使血液在全身運行正常, 二、我們後面將講到氣血之間的關係,氣有推動血液循行的作用,叫做「氣行則血行」,那麼肝主疏泄的功能,通過調整全身的氣機,使氣運行通暢,從而促進血液 在全身運行通暢,就這個意義講,肝主疏泄功能,具有維持氣血運行這樣的生理作用,中醫理論將肝這樣一個功能,抽象出來一個結論,叫「氣行則血行」,這個結 論,就是指肝主疏泄功能,維持氣血運行,這個理論就得出來了,在病理狀態下,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必然影響氣血運行,由此,又得出來一個結論、原理,叫「氣 滯則血停」,從這樣一個原理,在理論上說明了,全身氣機調暢,是氣血運行的一個重要條件,其中肝主疏泄的功能,是保證氣血運行的一個重要的機制,在病理情 況下,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調,不能夠起到調節全身氣機的作用,那就會影響氣血的運行,氣不行則血必停,所以,在病理情況下,中醫講,氣滯必血停,或者稱氣滯 必血瘀,我們在這裡暫時用「血停」這個概念,停滯,血液運行不暢,血瘀的概念,我們將來在後面還要進一步去講述它,它有什麼指導意義呢?在病理狀態下, 一、凡是有氣鬱、氣機阻滯,就是凡是出現肝失疏泄的時候,不僅有氣鬱、氣滯,最終的病理結果,必然導致血液瘀滯,由氣鬱而血瘀,這是一個必然的病理結果, 在中醫的文獻裡面,還有一個原理,就是根據這個道理而抽象出來的,叫「初病在氣,久病在血」,由氣而血,因此,在治療上,調節肝失疏泄,治療氣鬱,不僅要 調氣,最終也要調血,這是第一個實踐意義, 第二、血瘀,因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那麼血瘀必然有氣滯,因此,在治療血液循行障礙,瘀血阻滯的時候,也常常,換句話,也是必然考慮到理氣以行血, 這就是肝主疏泄的第三個作用,它通過調暢氣機,維持氣血運行的機制,及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阅读全文——共6719字

Read more

肝的生理功能

第18講 五臟:脾的生理特性(2) 肝的生理功能(1)

現在上課,這一節我們講脾的生理特性,講了第一個特性,叫脾主升清,又稱脾氣宜升,得出來脾宜升則健,這樣一個著名的原理,由這個特性,推理出脾宜升則健,這樣一個規律來,下面我們講脾第二個生理特性:

脾喜燥惡濕,這也是咱們中醫理論當中一個難題,在這一節也是一個重點,涉及到中醫的氣化、涉及到運氣,在這裡只要求同學們做一般了解,旨在了解它的實踐意 義就可以了,根據氣化學說、運氣學說,至於什麼是運氣學說,以後同學們再學習,暫時這樣來理解,規定脾和胃在五行同屬土,根據運氣學說,那麼還要分陽土和 陰土,是濕土還是燥土,脾和胃這二者,規定它們的陰陽屬性,胃為陽,脾為陰,同屬土,胃為陽土,脾為陰土,就氣化來說,胃為燥,脾為濕,那麼濕和燥兩者相 比較而言,按照陰陽的屬性,濕屬陰,燥屬陽,把陰陽去掉,從氣化來說,燥濕來說,規定脾為濕土,胃為燥土,同學們先理解到這個程度,就是濕土是指脾而言, 燥土是指胃而言的,那麼這個燥和濕,有什麼關係呢?根據陰陽學說,燥濕相對,陰陽相對,應該處於和諧狀態,也就是說脾濕和胃燥,處於一個和諧狀態,意味著 脾胃的生理功能是正常的,這是一。

阅读全文——共7479字

Read more

脾的生理特性

第17講 五臟: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生理特性(1)

這一節我們接著往下講,講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第一個生理功能叫脾主運化,運即是轉運、輸送,化有消化、吸收的含義,所謂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將水穀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作用,這個定義包括兩個要素:

將水穀轉化為精微。 吸收精微並轉輸到全身各臟腑組織的作用。 脾主運化的功能可以分為運化水穀和運化水液: 我們首先講它的運化水穀的功能,什麼叫做水穀?水穀泛指各種飲食物,所謂運化水穀,是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對水穀精微的轉輸作用,脾運化水穀的具體作 用,飲食水穀經口攝入以後,經過胃的受納和腐熟作用,在此基礎上,靠脾的運化作用,將水穀化為精微,通過脾的升清、轉輸和溫煦作用,完成化和運的過程,化 是指將水穀轉化為精微,脾將水穀轉化為精微,具體的地點是在小腸,至於為什麼在小腸,我們後面在講六腑的時候,再進一步講,在完成了將水穀化為精微之後, 通過它的轉輸作用–運,吸收並轉輸水穀精微,將精微物質通過脾的升清作用,上輸給心肺,化為氣血,而後輸布全身,這就是脾運化水穀的具體機制和作用,通 過脾運化水穀的作用和機制,我們由此可以後出兩個結論來:

阅读全文——共7426字

Read more

肺的生理功能(1)

第16講 五臟:肺的生理功能(1)

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講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氣,包括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氣,二、講了肺朝百脈,三、講了肺主宣肅,三個生理作用。

接 著我們想講講第四個功能,叫「肺主行水」,有的表述為肺主通調水道,這兩個術語同義,在現行的術語規範上叫同義,那麼什麼叫做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具 有疏通調節水液運行的通道,從而推動水液的輸布和排泄的作用,抽象出來,疏通水道,調節水液代謝,用較為精煉的語言,就是肺具有疏通水道,調節水液代謝的 作用,稱之為肺主行水,又稱肺主通調水道,古人根據肺主行水的作用,根據肺在人體上、中、下三焦所處的位置,把這個作用又稱之為肺為水之上源,肺為水之上 源,這是一個原理,這樣一個原理,是根據肺主行水的作用,而推斷出來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中醫學的原理,那麼具體肺主行水的機制是什麼呢?它是通過什麼樣 的作用來完成的呢?

阅读全文——共8674字

Read more

五臟:肺的生理功能

第15講 五臟:肺的生理功能(1)

上一節我們講了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我們接下來講肺,講肺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肺的生理功能叫肺主氣,它包括主呼吸之氣和一身之氣,由於它具有這樣的作用,中醫稱之為肺為氣之本,這也是一個原理,我們今天看它這個判斷,表達一個原理,肺為氣之本:

第一,講肺主呼吸之氣,首先講一講,呼吸的含義和調節,中醫怎麼樣定義呼吸,中醫學怎樣來認識呼吸過程的調節,換句話說,中醫對呼吸的生理 過程,它的調節機制是什麼?呼吸是指機體同外界環境進行氣體的交換過程,呼吸是一個動態的術語,是一個過程,是機體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這個過程, 它的調節機制是什麼呢?在中醫藏象學裡面,五臟都參與調節,其中最重要的是肺和腎,肺在呼吸過程中,它有什麼作用呢?叫肺主呼,稱之為肺為氣之主,也就是 說,肺在呼吸調節過程中佔有主導作用,僅僅完成肺的調節,還不能完成呼吸的過程,還需要腎來調節,腎在呼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叫腎主納氣,肺主呼,腎主 納,由於腎主納氣的作用,和命門學說的腎陰、腎陽,為一身諸陰諸陽之本這個理論,強調腎在呼吸調節過程中,叫做腎為氣之根,根,是根本,如果從字面上理 解,一個是主宰、是主導,一個是根本,到底孰輕孰重啊,中醫學傳統就這樣來表述,那麼這個主和根在漢字裡都有不同的意象,如果說我們把它理解為根本,那麼 呼吸的調節是以腎為主,而不是以肺為主,在這裡面就相對意義的比較來理解,那麼呼吸的調節過程是肺腎共同參與,它們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總的來說,前提肺 為氣之本,肺為氣之主,除了肺腎之外,其他臟腑都參與呼吸調節過程,至少我們還應該想到脾啊,大家將來學習臨床課的時候,咳嗽,不管是喘和咳嗽,這兩大系 統的疾病,不管有多麼複雜的臨床表現,其中概括起來只有三個字,咳、痰、喘,用中醫藏象學說來說,咳是呼吸的異常,喘也是呼吸的異常,首先想到肺和腎,所 以中醫治療咳嗽,「初病在肺,久病在腎」,那麼,怎麼樣理解痰呢?至少想到,將來講脾的時候,講脾主運化水濕,就這個意義講,中醫還有一個原理,叫脾為生 痰之源,所以在咳和喘這兩大系統疾病當中,首先想到痰,要治脾,實踐證明了,健脾燥濕是祛痰第一關,那麼僅僅有肺腎,還有脾,所以歷代的醫家又提出來,治 療咳嗽、喘的時候,說:「初病在肺,中期在脾,末期在腎」,至少想到肺、脾、腎這三臟,除了脾之外,肝,將來我們學習肝的生理功能,還進一步講,肝對全身 的氣機調節,具有重要的作用,呼吸的正常與否,與肝也密切相關的,我們在講五行學說治療方法的時候,有一個佐金平木,咳嗽,在治肺同時,還要治肝,將來同 學們在學習《方劑學》的時候,最典型的讀清燥救肺湯的方解,通過這一個方子就讀出來:一、承認在呼吸調節過程中,肺腎的作用,同時也注意了肝脾的作用,特 別是肝的作用,所以在這裡,學到這裡,講到這裡的時候,不要誤以為呼吸的調節,僅僅由肺和腎完成的,在五臟系統中,這兩者佔有重要的地位,從一般情況規律 下,想到肺,也都想到腎,所以一呼一納,呼,外出,納,內入,這兩者陰陽平衡,呼納,陰陽平衡,處於和諧狀態,叫呼吸調勻,並不意味著其他臟腑並不參與, 在藏象學說最後一講,作為同學們自己看的、參考的,那裡面專門論述,人體的呼吸生命過程,都有哪些臟器參與,這個請同學們自己看,在這裡面,一要明確呼吸 調節的基本機制,是「肺主呼,腎主納」,在這個前提下,進一步來認識,呼吸的調節過程,也是五臟共同來完成的,下面講講肺主呼吸的具體作用:一、肺,它是 氣體交換的場所,這一個是一個常識性的東西,大家都知道,那麼具體它怎麼樣來進行氣體交換呢?和外界環境氣體交換呢?肺通過呼吸作用,叫吸清呼濁,用現代 生理學講,叫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在咱們中醫學裡面,叫吸清呼濁,清,就是對機體有用那個氣,叫做清氣,而經過體內代謝以後,產生那個需要排出的那 個,沒有用的氣,叫做濁氣,中醫把氣分為清、濁,這個清、濁,大家注意,在這裡面,在這個特定條件下,吸清呼濁這個條件下,這個清是指的,對機體生命過程 有用的清,有用的物質、氣體,這個濁,是機體代謝以後,形成的一個,對機體沒有作用那個氣,僅僅在這個條件下,這個清濁要這樣來進行定義,而講氣的分清 濁,分清氣、濁氣的時候,那個濁並不是完全指沒有用的氣,在中國文化裡面,講氣學,氣分清濁、聚散,講清濁,用靜態來理解,那是講它的物理性狀,輕清往上 浮,重濁往下降,同樣都是有用的物質,有的可以表現為清,也可以表現為濁,僅僅在這裡面,定義這個濁,是對機體沒有用的氣體,用現代的話翻譯就是二氧化 碳,非呼出去不可,除此之外,不能這樣理解,這也進一步來強調,同學們在學習中醫學的時候,某一個術語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這個語境,再來理解這個術語的 特定的含義,離開這個語境,常常還有其他的義項,這一點是在學習中醫理論的時候,掌握中醫的概念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語言環境,叫語 境,用術語講,另外我們表達的這個判斷、這個術語,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使用,掌握好這個條件,才能正確理解這個概念,第一個生理功能,肺主呼吸之氣,需要同 學們掌握上面這些內容。

阅读全文——共8044字

Read more

臟象學說概述

第13講 臟象學說概述 五臟:心的生理功能-1

我們現在上課,上一節我們講了中醫學的科學思維,中醫學科學思維的形式,講了意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由中國古代哲學的氣、陰陽、五行學說,為中醫學奠 定了科學思維方式,中醫學的科學思維方式稱之為樸素的、系統的、整體的思維方式,在這樣的思維方式,在氣、陰陽、五行的,以它為科學觀、方法論的基礎上, 中醫學構建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我們下面講第二章,臟象學說,臟象就是中醫學的結構學理論,我們在講前面科學思維的時候,已經初步涉及到臟象理論的方法論, 這一章的目的要求:

阅读全文——共8770字

Read more
1 17 18 19 20 21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