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醫學習

中醫名詞術語

陰陽

我國古代哲學理論,係古人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性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觀察、歸納的總結。醫學中的陰陽學說則是古代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經驗相 結合的產物。即以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消長與轉化的觀點,說明人與自然 界的關係,並概括醫學領域裡的一系列問題。①解剖方面:歸納人體臟腑 組織的屬性如《靈樞.壽天剛柔篇》:「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 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生理方 面:分析人體的生理機能。如《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 極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說明陰代表著物質的儲藏,是陽氣能量的 來源;陽代表機能活動,起著衛外而固守陰精的作用。③病理方面:闡明 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 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又如《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等等。④診斷方面:對病症 屬性歸類的總綱,把陽證與陰證作為總的鑑別要領。如《素問、陰陽應象 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⑤治療方面:確定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調整陰陽相對平衡的原則。如《素問、至真要大論》:「寒 者熱之,熱者寒之」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病治陰,陰病治 陽。」等等。此外,藥物的性能、針灸的手法等,也有相應的陰陽屬性。 臨床上,就須注意證之陰陽與治之陰陽的關係。綜上說明,陰陽既是基礎 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總結臨床經驗的工具。但是,這個學說也只能 根據一些直覺的體驗對事物內部的相互關係作粗略的說明。

阅读全文——共26876字

Read more

《伤寒论》太阳病篇

伤寒论首卷,是太阳病篇,剖析了正常人体初受风寒邪气的生理、病理变化,并探讨如何治疗及护理。太阳病的提纲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三个必要条件,合起来就是太阳病。一般感冒就是打喷嚏、流鼻水而已。但是太阳病感冒,那就更深入了。会出现头痛项强、畏寒怕风,脉诊是浮脉,这代表风寒邪气已经入侵我们的足太阳膀胱经了。内经说病在表汗之可也,所以发汗就是最重要的步骤了,而发汗前需先分中风或是伤寒,伤寒论的中风指的是中了风邪,而不是我们所说的脑梗塞、脑出血的中风。中风的脉证特点是脉浮缓、汗出恶风,而伤寒的脉证特点是脉浮紧、无汗恶寒、体痛,治疗方法是中风用桂枝汤配热稀粥,而伤寒是用麻黄汤,以上两方皆需盖被子取汗,周身微汗出既可,风邪既可从毛细孔排出体外。

阅读全文——共2114字

Read more

修齡要指

四時調攝

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起,節情欲,以葆生生之氣。少飲酒以防逆上之火。肝旺脾衰,減酸增甘。肝藏魂,性仁,屬木,味酸,形如懸匏。有七葉,少近 心,左三葉,右四葉。著於內者為筋,見於外者為爪。以目為戶,以膽為腑。故食辛多則傷肝。治肝用噓字導引。以兩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緩緩,身左右各三遍。 又可正坐,兩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積聚風邪毒瓦斯,不令病作。

一春早暮,須念念為之。不可懈惰使一暴十寒,方有成效。

阅读全文——共11460字

Read more

養生詠玄集

夫詠玄者,乃詠玄中深奧也。窈冥取理,恍惚求真。撮眾妙之英華,採群經之要會。言上直而義正,道入重玄;旨似遠而意明,風存上祖。引龍虎同歸之躁 競,顯玄牝絕利之玄微。直示指歸,立成妙用。正演開遮之說,明分去就之元。回玄包羅,升沉浩渺。故使下士撫掌,上士勤行。克成於神氣全真,冀泯于根塵妄 照。誠知珠玉兮何重,性命兮何輕。寧不窮解分息動之玄,而縱流光走魄之逝。深可悲哉﹗此詠玄詩實長生度世之法要也。至如玄元帝之靈篆,常秘枕中;淮南王之 神方,密藏肘後。蓋上聖所遵所重乎至言也。學人值遇,宜須秘慎,深自惜焉。

阅读全文——共13734字

Read more

養生秘錄

玉溪子丹房語錄

心凝曰神,凝神歸氣以煉丹。情複乎性,複性歸根以養命。還丹之本,鉛汞而已。元精為命之根,寶元精而真鉛自生。元神乃性之宗,嗇元精而真汞自產。是 知固精以養氣,固氣以養神。鉛汞有時而相投,駐息綿綿而成火候。真氣無刻不相聚,忘念久久而成金丹。若真鉛走而真汞枯,元神散而元精竭。欲求返還,不亦難 乎?非遇志人,勿輕傳授。保而重之,秘之。

口訣

阅读全文——共11970字

Read more

修真秘錄

食宜篇

思仙問曰︰夫修養之士,何物所宜食之充飢得不傷損矣?真人曰︰酸鹹甘苦,食之各歸其時,春夏秋冬,順之勿逆其臟。所食大過,成疾亦深,節戒作,方延益無限。其傷損之事,前已具言。延益之宜,今為子說。無令說略,子宜志之。

八素云︰春宜食辛(辛能散也),夏宜食鹹(鹹能潤也),長夏宜食酸(酸能收也),秋宜食苦(苦能堅也),冬宜食甘肥(甘能緩中而長肌肉,肥能密理而補中)。皆益五臟而散邪氣矣。此四時之味,隨所宜加之食,皆能益臟而除于邪,養生之道,可不移矣。

阅读全文——共3660字

Read more

保生要錄

嘗聞松有千歲之固,雪無一時之堅。若植松于腐壤,不期月而必蠹;藏雪於陰山,雖累年而不消。違其性則堅者脆,順其理則促者延。物情既爾,人理豈殊? 然則所謂調攝之術者,又可忽乎?臣竊覽前人所撰保生之書,往往拘忌大多,節目大繁,行者難之,在於崇貴,尤不易為。臣少也多病,留心養生,研究既久,編次 雲就。其術簡易,乘間可行。先欲固其正氣,次欲調其肢體,至於衣服、居處、藥餌之方,蔬果、禽魚之性,有益者必錄,無補者不書。古方有誤者,重明;俗用或 乖者,必正。目之曰《保生要錄》。雖無裨于聞道,粗有資于衛生。冒昧上獻,伏深戰灼。蒲虔貫謹序。

阅读全文——共3522字

Read more
1 81 82 83 84 85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