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醫學習

四診抉微 卷之六 切診二十九道脈析脈體象主病

提綱挈領說

《經》曰︰調其脈之緩急大小滑澀,而病變定矣。蓋謂六者,足以定諸脈之綱領也。

又曰︰小大滑澀浮沉。《難經》則曰︰浮沉長短滑澀。仲景曰︰弦緊浮沉滑澀。此六者,名為殘亦為其足統表裡陰陽虛實,冷熱風寒濕燥,臟腑血氣之病也。浮為陽,為表,診為風,為虛;澀為氣獨滯。凡諸說者,詞雖稍異,義實相通也。

阅读全文——共9973字

Read more

四診抉微 卷之五 切診

病分新久易治難治不治

張路玉曰︰盛啟東以新病死生,系右手關脈;宿病死生,主左手關尺。蓋新病穀氣猶存,胃脈自應和緩,即因邪鼓大,因虛減小,然須至數分明,按之有力, 不至濁亂,再參語言清爽,飲食知味,胃氣無傷,雖劇可治。如脈至濁亂,至數不分明,神昏語錯,病氣不安,此為神識無主,苟非大邪瞑眩,豈宜見此乎?新病而 一時形脫者死;不語者,亦死;口開眼合手撒遺尿者,俱不可治。新病雖各部脈脫,中部獨存者,是為胃氣,治之必愈。

久病而左關尺軟弱,按之有神,可卜精血之未艾,他部雖危,治之可生。若尺中弦緊急數,按之搏指,或細小脫絕者,法在不治,緣病久胃氣向衰,又當求其尺脈,為先天之根氣也。啟東又云︰診得浮脈,虞,與前說互相發明。

阅读全文——共11089字

Read more

四診抉微 卷之三 聞診

聽音論

萬物有竅則鳴,中虛則鳴。肺葉中空,而有二十四空;肺梗硬直,而有十二重樓。故《內經》以肺屬金而主聲音。十二重樓之上為會厭(喉間薄膜),會厭為 聲音之戶,舌為聲音之機,唇為聲音之扇,三者相須,則能出五音而宣達遠近。音者雜比也,聲者單出也,鼻能聲而不能音者,以無唇之開闔,舌之啟閉,其氣則走 頑顙之竅,達畜門,出鼻孔而為聲。聲音之道。分之則二。故得天地之和,五臟安暢,則氣藏於心肺,聲音能彰。五臟者,中之守也,各有正聲,中盛則氣騰,中衰 則氣弱。脾應宮,其聲漫以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五臟之正音,得五臟之守者也。(空孔 同。)《脈鑒》云︰金聲響,土聲濁,木聲長,水聲清,火聲燥。

阅读全文——共1537字

Read more

四診抉微 卷之二 望診

察舌部

《五法》云︰舌者,心之竅也。臟腑有病,必見之於舌。若津液如常,此邪在表,而未傳裡也。見白苔而滑者,邪在半表半裡之間,未深入乎腑也。見黃苔而 乾燥者,胃腑熱甚而熏灼也,當下之。見舌上黑刺裂破,及津液枯涸而乾燥者,邪熱已極,病勢危甚,乃腎水克心也,急大下之,十可一生。至於舌上青黑,以手摸 之,無芒刺而津潤者,此直中寒証也,急投乾薑、附子。誤以為熱,必危殆矣。是舌黑者,又不可概以熱論也。

白胎舌

阅读全文——共10649字

Read more

四診抉微 卷之一 望診

察形氣

《素問‧玉機真臟論》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形氣相得(形盛氣盛,形虛氣虛),謂之可治;色澤以浮(明也),謂之易已;形氣相失,謂之難治(形盛氣虛,氣盛形虛);色夭(晦惡也)不澤(枯焦也),謂之難已。

《素問‧三部九候》云︰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

阅读全文——共11200字

Read more

脈訣

人身之脈 本乎榮衛 榮者陰血 衛者陽氣 榮行脈中 衛行脈外 脈不自行 隨氣而至

氣動脈應 陰陽之義 氣如橐□ 血如波瀾 血脈氣息 上下循環 十二經中 皆有動脈

手太陰經 可得而息 此經屬肺 上系吭嗌 脈之大會 息之出入 初持脈時 令仰其掌

阅读全文——共2728字

Read more
1 7 8 9 10 11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