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醫學習

五味

药性的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内经》云:“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属性和作用的最早概括。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此外,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这样,辛就不只与味觉,而且与嗅觉有关了。随着中外交流的发展,外来香料、香药不断输入。到了宋代,由于香药盛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芳香药物作用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具有芳香气味的辛味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之外,还分别具有芳香辟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芳香开窍等作用。

阅读全文——共1470字

Read more

中醫治療心悸

正常人的心跳次數約每分鐘在六十至一百下之間,所謂的心律不整是指心跳過快、過慢、忽快忽慢,甚至暫時停止跳動三到五秒鐘。心律不整一旦發作,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在沒有明顯的誘因下即可清楚地感受到心臟在跳動,就如同「心頭小鹿亂撞」一般。心悸可以是很快的,也可以是慢而強烈的,有時候像是心臟快跳出來,或像是少了一跳或是多了一跳的感覺,此類不正常的心悸大多為心律不整造成的。

中醫認為心悸屬於驚悸和怔忡的範圍。《醫學正傳》說:「夫所謂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動搖而不得安靜,無時而作者是也。驚悸者,驀然而跳躍驚動而有欲厥之狀,有時而作者是也。」亦即驚悸常因情緒激動、驚恐、勞累而誘發,時作時止,不發作時則一如常人,其症較輕;怔忡則無其它外因,但覺心中悸動不安,稍勞尤甚,病情較重。一般怔忡多伴有驚悸,而驚悸日久不癒,也可發展為怔忡。

阅读全文——共736字

Read more

板蓝根-寒凉药

板蓝根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大头瘟:风热瘟毒,侵入血分而致头部红肿、发热,咽喉肿痛,甚至神昏谵语,可用本晶降心火、清胃热、凉血,解瘟毒。常与黄连、牛蒡子、元参、连翘、黄芩、柴胡、马勃等配伍同用。

2.时疫斑疹;时疫(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热病)传染,瘟毒入血,营血热炽,出现身热、烦躁、口渴、头痛、咽痛、鼻衄、出疹、发斑、舌绛紫暗等症。可用本品配合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元参,生地、丹皮、生石膏、广犀角等同用。

阅读全文——共657字

Read more

陈皮-理气药

陈皮味辛苦,性温。是常用的理气药,并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消胀止呕:由于肺胃气滞而致的胸闷,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腹胀痛等症,可以本品配合枳壳、半夏,苏梗,苏子等同用。兼有胃热的(苔黄,喜冷饮食,脉数)可加黄芩、川楝子,兼有胃寒的(苔自、喜热敷及热饮食,脉象迟缓)可加乌药、良姜,兼有中焦湿盛的(舌苔白厚而腻、不喜饮水,脉象滑)可加茯苓,苍术等。

2.祛痰止嗽;对于中焦湿痰上犯或外感风寒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咳嗽、痰多,胸闷,不思食、舌苔白腻,脉滑等症,常以陈皮配合半夏、茯苓、苏子、杏仁、炒莱菔子、金沸草(旋复花,古时又名金沸草,近代以其花为旋复花,全草名金沸草),前胡等同用。外感证明显的,可再加荆芥、桔梗,麻黄。

阅读全文——共831字

Read more

乌梅-补益药

乌梅味酸涩,性温。有以下几种功能:

1.酸涩收敛:常用于止泻、止血、止痢,并有敛肺止咳的作用。对脾虚久泻,大肠滑泄不止,甚至脱肛不收,可用本品酸涩固肠以止泻。常配合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木香,诃子、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对大便下血、月经过多等,也可用本晶酸涩止血,常配合地榆炭、槐花炭、黄芩炭、艾炭,阿胶等同用。对于久痢不止,常以本晶配黄连,木香、赤石脂,禹余粮,白芍、煨葛根、诃子、炮姜等同用。对久咳伤肺,肺气浮散而干咳久久难愈之症,可用本晶收敛肺气以治咳.常配合百合,五味子、紫菀,诃子肉等同用。

阅读全文——共677字

Read more

白果-补益药

白果又名银杏。味甘苦涩,性平。主要用为收肺益气,定喘治嗽药。并有缩小便,止白带的作用。对哮喘痪嗽,常配合麻黄、苏于,冬花,半夏,桑皮、杏仁、黄芩、甘草(白果定喘汤)等同用。对久嗽失音,可配桑皮、茯苓,麦冬、蝉衣等同用。因本品有收涩作用,故在治咳嗽时,用于久嗽(肺中巳无实邪者)较为合适,或配合开宣肺气药(如桔梗、麻黄、细辛等)同用。对小便频数、遗尿等症,可配合乌药,益智仁、复盆子,

鸡内金、熟地,山药,山萸肉等同用。对白带症,可配白术、茯苓,炒苡米、白鸡冠花,椿根自皮等同用。

五味子温收肺气、纳气归肾,偏用于咳嗽兼喘者。白果收肺益气,偏用于喘哮菲咳者。

阅读全文——共315字

Read more

枸杞子-补益药

枸杞子味甘性子。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肝肾不足而致的腰膝无力,脐腹隐痛,阳萎不举、大便溏泄等症,可用本品配合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附片’、鹿角胶、菟丝子等同用(如右归丸)。

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注于目而致两目昏暗,视物模糊不清等,可以本品配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菊花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

本品还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配合天冬、麦冬、山药,玉竹、地黄、知母等,用于消渴病(消渴病包括糖尿病在内)。据近代研究,本晶有降血糖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常以枸杞子、五味子二味合用,代替山萸肉,可供参考试用。

阅读全文——共393字

Read more

蝉蜕-发散药

蝉蜕咸寒,有四大功用:

1.发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等证,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同用。兼有音哑,咽痛者,效果更好,常与桔梗,胖大海,射干等同用。

2.透发麻疹:适用于小儿麻疹发热而疹出不透者,用蝉蜕散热透疹,可防热毒内陷。常与牛蒡子,银花,薄荷,芦根,葛根等同用。配防风、荆芥、浮萍、白藓皮、赤芍等,也可用于治疗风疹(荨麻疹等)。

阅读全文——共395字

Read more
1 92 93 94 95 96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