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醫詞典
陰陽學說
中醫術語
中醫名詞術語
陰陽 我國古代哲學理論,係古人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性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觀察 、歸納的總結。醫學中的陰陽學說則是古代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經驗相 結合的產物。即以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消長與轉化的觀點,說明人與自然 界的關係,並概括醫學領域裡的一系列問題。?解剖方面:歸納人體臟腑 組織的屬性如《靈樞.壽天剛柔篇》:「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 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生理方 面:分析人體的生理機能。如《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 極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說明陰代表著物質的儲藏,是陽氣能量的 來源;陽代表機能活動,起著衛外而固守陰精的作用。?病理方面:闡明 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 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又如《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 ,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等等。?診斷方面:對病症 屬性歸類的總綱,把陽證與陰證作為總的鑑別要領。如《素問、陰陽應象 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治療方面:確定瀉其有餘 ,補其不足,調整陰陽相對平衡的原則。如《素問、至真要大論》:「寒 者熱之,熱者寒之」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病治陰,陰病治 陽。」等等。此外,藥物的性能、針灸的手法等,也有相應的陰陽屬性。 臨床上,就須注意證之陰陽與治之陰陽的關係。綜上說明,陰陽既是基礎 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總結臨床經驗的工具。但是,這個學說也只能 根據一些直覺的體驗對事物內部的相互關係作粗略的說明。
Read more紫蘇
性溫,味辛,歸肺、脾經。
本品有三大特點:其葉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長於發表散寒,故「爲風寒外感靈藥」;其莖名蘇梗,長於行氣寬中,可治脾胃氣滯的胃痛胃脹,嘔逆不舒;其子稱蘇子,長於祛痰降氣平喘,主治咳嗽痰喘之病。
Read more金銀花
性寒,味甘,歸心、肺、胃、大腸經。其功用重點在「清熱解毒」四字。一可清風溫之熱,故熱性感冒必用之;二是善解血中之毒,故熱毒疔癤癰腫用之。
本品用量宜大,常用15-30克,甚至更多也無妨。如蒸餾爲露,名銀花露,又爲夏季清暑解熱佳品。其藤名忍冬藤,功同金銀花而兼通絡。
Read more天門冬
天門冬〈附:麥門冬〉
本品爲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其品質以肥滿、緻密、黃白色、半透明者爲佳。其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
天門冬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即被列爲「上品」之藥,並有「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的記載,後世醫家及養生學家對其養生益壽之功頗多稱頌。傳說杜紫微服之,「一百四十歲,日行三百里」,「甘始服天門冬,在人間三百餘年」。古代服食天門冬法介紹:八、九月采天門冬根,曬乾爲末,每服1~2克,日三服。「久服補中益氣,令人不饑,百日還年耐老」。根據明代大藥學家李時珍的經驗,用於養生,天門冬配地黃最妙,「服之十日,身輕目明;二十日,百病癒,顔色如花;三十日,發白變黑,齒落更生;五十日,行及奔馬;百日,延年。」雖有誇張,其中心意思乃是有養生保健益壽之功。
Read more蒲公英
性寒,味甘苦,歸肝、胃經。 本品重點在「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爲治療熱毒癰腫之妙藥,尤以治乳癰爲特長。另外,對熱淋尿澀(即尿路感染),有良好療效,古人稱之爲「通淋妙品」,實爲經驗之談。
注意點:有緩瀉作用,大劑量可致腹瀉,但無大礙。與蒲公英功用相似的還有紫花地丁、大青葉、板藍根、魚腥草。
Read more常用中草藥複方
苦菜
人参
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吴普》曰:人参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人微,一名玉精,神农甘小寒,桐君雷公苦,岐伯黄帝甘无毒,扁鹊有毒,生邯郸,三月生叶,小兑,核黑,茎有毛,三月九月采根,根有头足手面目如人(《御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