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兒科

小兒保育

小兒生理上「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為「稚陰稚陽」之體,即指小兒機體柔嫩,氣血未充,經脈未盛,神氣怯弱,而其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等特點,故進補應小心 [在生活上]   

注意溫度的變化與衣著

明代徐春甫養子十法中提出:背暖、肚暖、足暖、頭涼、心胸涼….等原則,強調小兒衣著不可過多或過少,背、腹、足等要注重保暖。   

阅读全文——共986字

Read more

缓解消化不良

给幼儿(幼儿食品)定时、定量进食,不能采取“填鸭”式的喂哺方法,“宁可稍带几分饥,也不宜过分饱”,才可以保证脾胃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时间。消化不良的幼儿,宜多吃易消化的小米稀粥、藕粉、米汤等,忌食油(油食品)腻、辛辣、坚硬食物。

胡萝卜汤

功能健脾消食,下气和中。本膳用胡萝卜,富含维生素(维生素食品),尤其胡萝卜素A的含量特别多,还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叶酸(叶酸食品)等,被称为“平民人参(人参食品)”。其味甘、性平,有健脾化滞、润燥明目等功效,可治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阅读全文——共559字

Read more

食欲不振

小儿生病后往往食欲不佳,而现代人的外在环境跟饮食习惯也都让病况更加复杂,如吹冷气、喝冰饮、爱吃辛辣油炸食物、晚睡、喜吃精致饮食等,因此在面对小儿食欲不振问题时,还需细细辨别不同的类型。

1.“脾失健运”──脸色白而没光泽,体型瘦弱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不想吃饭,吃太多容易恶心、呕吐,常常胃胀。舌苔白或腻。大小便正常。属于“脾失健运”。这类型小朋友精神、活动力多正常,没有明显虚弱,主要表现在进食容易胃腹胀闷,吃不多。

阅读全文——共1431字

Read more

食积(儿科)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故前人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所记载的“宿食不消候”、“伤饱候”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后《活幼心书》和《婴童百问》又分别提出了“积证”和“积滞”的病名。

阅读全文——共1161字

Read more

小兒腹瀉的中醫療法

凡是大便次數比平常增加,及大便水分增加或硬度減少即為腹瀉。腹瀉少於兩週的稱為急性腹瀉,若症狀已拖過兩週,即成為慢性腹瀉。

腹瀉是小兒科患者中,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第二個常見的疾病。每年全世界嬰兒超過四百萬,因為感染性腹瀉而死亡,尤其在開發中國家,腹瀉是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其嚴重性。

絕大多數的兒童腹瀉是屬於急性腹瀉,而且多半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致。常見的感染源有:輪狀病毒、類諾華克病毒、沙門氏菌、痢疾桿菌等。特別是病毒感染,常會引發俗稱的「腸胃型感冒」或「感冒引起拉肚子」的症狀。像輪狀病毒是大家所熟知的,特別在6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最容易感染,在冬天也最為常見。

阅读全文——共826字

Read mor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