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呼吸道感染
【概述】
呼吸道疾病中的感冒、急性扁桃体、支气管炎、肺炎等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可导致这些疾病反复感染,不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还可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风湿病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年龄多见于6月~6岁,尤以1 ~3岁的婴幼儿最为多见。本病属中医“虚证”范围。
【病因病理】
Read more【概述】
呼吸道疾病中的感冒、急性扁桃体、支气管炎、肺炎等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可导致这些疾病反复感染,不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还可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风湿病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年龄多见于6月~6岁,尤以1 ~3岁的婴幼儿最为多见。本病属中医“虚证”范围。
【病因病理】
Read more扁桃体炎是小儿常见的咽喉疾病。临床以咽喉两侧赤肿疼痛、吞咽不利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冬春气候骤变时较多。外感风邪热毒起病发为风热乳蛾(急性扁桃体炎),因多次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成虚火乳蛾、石蛾(慢性扁桃体炎)。乳蛾虽为局部病变,但经常可引起全身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等。因此,必需及时治疗。
风热乳蛾 起病急,咽痛明显,单侧或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点状或片状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咽部邻近组织亦红肿,按摸下颌淋巴结亦肿大压痛,伴见发热头痛,恶风寒,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或高热烦躁,口渴便干。治以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散结。
Read more小儿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食量较同年龄正常儿童明显减少,连续二个月以上。本证多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影响受纳运化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与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锌)有关。
脾运失健 不思纳食,或食而无味,拒进饮食、多食、迫食后恶心、呕吐,脘腹作胀。治宜调脾助运。
(一)
Read more积滞是指小儿乳食不节,停积中脘、食滞不化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为特征。多见于婴幼儿。一般说来预后良好。个别小儿积滞日久,迁延失治,可转成疳证。
伤乳 不欲吮乳,口中有乳酸味,甚则呕出乳片,哭吵不安,大便伴不化乳食,有酸味。治以消乳导滞。
(一)
Read more呕吐是乳食经口而出的常见证候。本证多由乳食不节,积滞中脘;或过食辛辣炙煿之品,积热胃中;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或所欲不遂,肝气不畅;或骤见异物,暴受惊恐,肝胆不宁所致。
伤食呕吐 吐出物多呈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患儿不思乳食,脘腹胀满或疼痛不适,吐后觉安,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治以导滞和胃。
(一)
Read more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张口抬肩为特征。由外感时邪所致。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寒冷季节。病原体主要有细菌(如肺炎双球菌)、病毒(如腺病毒)、支原体、霉菌等。严重者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应及时送医院治疗,以免延误。
风寒犯肺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清稀。治以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处方:麻黄9克,杏仁15克,桑白皮30克,苏子30克,赤茯苓30克,陈皮4.5克,甘草6克。
Read more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时行疫邪)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咳嗽时飞沫传播。春冬二季容易受邪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最多。新生儿与乳幼儿易并发肺炎及发生窒息。病程可长达5~6个星期,相当顽固难愈。
初咳期 约一周左右,类似感冒咳嗽,须辨风寒、风热而降气化痰止咳。
(一)
Read more哮喘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特征。常在幼儿期发病,多发于秋冬二季。有类于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
热喘 咳喘哮鸣,痰稠色黄,胸闷膈满,声高息涌,伴发热,便干尿赤。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