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草藥

認識中草藥

人參

人參屬於五加科野生植物,野山參以支大、漿足、紋細、蘆(根莖)長、碗密、有園蘆及珍珠點者為佳。由於人參的產地不同,加工方法有別,故人參又有多種名稱,諸如高麗參、別直參、高麗參、東洋參、生曬參、紅參、糖參、白參等。其實,這些都屬人參範圍。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入脾、肺經,有大補元氣的作用,是一種良好的強壯劑,為補虛扶正,抗老防衰要藥。中國古代醫家或稱「人參補益之功,獨冠群草」,或謂「人參為萬病靈藥」,有「起死回生」之力,日本人認為人參屬於一種「千草之靈,百藥之長」。大凡年老體衰,五臟虛弱,久病贏瘦,勞傷虧損,食慾不振,慢性腹瀉,心慌氣短,失眠健忘,貧血頭昏,神經衰弱,以及性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不足之人,服之皆有裨益。

阅读全文——共6245字

Read more

夏枯草

補陽、散結、消陰

辛苦微寒,氣稟純陽。補肝血,緩肝火,解內熱,散結氣。

治癭瘤濕痺,目珠夜痛。(婁全善曰)目珠連目本,即目系也。夜痛及點苦寒藥更甚者,夜與寒皆陰也。夏枯,氣稟純陽,補厥陰血脈,故治此如神,以陽和陰也。按目白珠屬陽,故晝痛,點苦寒則效;黑珠屬陰,故夜痛,點苦寒藥反劇。

阅读全文——共153字

Read more

山藥

古名薯蕷。補脾肺、濇精氣

色白入肺,味甘歸脾,入脾肺二經,補其不足,清其虛熱。陰不足則內熱,補陰故能清熱。

固腸胃,潤皮毛,化痰涎,止瀉痢。滲濕,故化痰止瀉。(百一方)山藥半生半炒,米飲下,治噤口痢。肺為腎母,故又益腎強陰,治虛損勞傷。(王履云)八味丸用之以強陰。脾為心子,故又益心氣,子能令母實。治健忘遺精。(昂按)山藥性濇,故治遺精泄瀉,而諸家俱未言濇。生搗傅癰瘡,消腫硬。山藥能消熱腫,蓋補其氣,則邪滯自行。(丹溪曰)補陽氣,生者能消腫硬是也。

阅读全文——共231字

Read more

陳皮

能燥、能宣、有補、有瀉、可升、可降

辛能散,苦能燥能瀉,溫能補能和。同補藥則補,瀉藥則瀉,升藥則升,降藥則降,為脾肺氣分之藥。脾為氣母,肺為氣籥,凡補藥、濇藥,必佐陳皮以利氣。

調中快膈,導滯消痰,大法治痰,以健脾順氣為主。(潔古曰)陳皮、枳殼利其氣而痰自下。利水破癥,宣通五臟。統治百病,皆取其理氣燥濕之功。人身以氣為主,氣順濕除則百病散。(金匱云)能解魚毒、食毒。

阅读全文——共242字

Read more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