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明子
性涼,味甘苦,歸肝、大腸經。
本品功能有二,入肝而清肝明目,爲眼科要藥;入大腸而能潤腸通便。所以,一是與菊花、夏枯草、密蒙花等治肝熱目疾;二是與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等治肝虛目暗;三是單用泡茶以通便,並能降血壓降血脂。
功似夏枯草、決明子的中藥還有青箱子、密蒙花、穀精草、木賊草、熊膽、夜明砂等。
Read more性涼,味甘苦,歸肝、大腸經。
本品功能有二,入肝而清肝明目,爲眼科要藥;入大腸而能潤腸通便。所以,一是與菊花、夏枯草、密蒙花等治肝熱目疾;二是與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等治肝虛目暗;三是單用泡茶以通便,並能降血壓降血脂。
功似夏枯草、決明子的中藥還有青箱子、密蒙花、穀精草、木賊草、熊膽、夜明砂等。
Read more性微溫,味甘、酸,歸脾、胃、肝經。
本品特點有三:一是消導食積,尤其擅長消化肉食積和乳食積滯。肉積常與青皮同用,乳積常與麥芽配伍;二是活血化瘀,婦科血瘀痛經及產後惡露不盡多用之,常與益母草並用;三是善治疝氣和睾丸腫痛,多與橘核、小茴香合用。另外,山楂又長於降血脂降血壓。
Read more性微寒,味甘、苦,歸肺、肝經。
其用有三:一是除風熱,以黃菊花清透疏風效力爲優,多用於外感風熱感冒;二是養肝明目,以白菊花功效爲佳,常與枸杞子配伍;三是解疔毒,以野菊花解毒的力量最強
Read more鹿茸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雄體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入藥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以粗大、挺園、頂端豐滿、質嫩、毛細、皮色紅棕、油潤光亮者為佳。其味甘鹹,性溫,入肝腎二經,有壯腎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的功效,古代醫家認為鹿茸能「益氣強志,生齒不老」,或稱「久服耐老」,「為峻補命門真元之專藥」。凡精虧血虛,疲勞羸瘦,精神疲乏,未老先衰,腰膝酸痛,眩暈耳鳴,男子陽痿滑精不育,婦女子宮虛冷、崩漏帶下不孕,小兒發育不良,囟門不合,以及血細胞減少之人,服食鹿茸頗有進補養生之力。
鹿茸含有鹿茸精、硫酸軟骨素A、雌酮、大量的骨膠原、蛋白質以及鈣、磷、鎂等。近代藥理研究證實,鹿茸精所含的25種氨基酸是有效的全身滋補強壯劑,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機體的工作效力,改善睡眠及飲食,減少疲勞;又能使血中的紅細胞、血色素和網狀紅細胞增多,促進紅細胞再生,對血小板減少症和白細胞減少症,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所含的鈣、磷、鎂等無機鹽,對促進鈣的吸收、骨的生長發育以及增強心臟、肌肉的功能都有積極的作用,對衰弱的心臟有顯著的強心效果;其所含的鎂離子,更是延年益壽必不可少的物質。由於鹿茸是溫補之劑,凡需要長期服用本品的虛弱病人,最好借鑒南北朝雷斅的方法,用黃精自然汁浸兩晝夜,慮出切焙搗之,使之溫而不燥,既能滋陰又能壯陽。
Read more人參屬於五加科野生植物,野山參以支大、漿足、紋細、蘆(根莖)長、碗密、有園蘆及珍珠點者為佳。由於人參的產地不同,加工方法有別,故人參又有多種名稱,諸如高麗參、別直參、高麗參、東洋參、生曬參、紅參、糖參、白參等。其實,這些都屬人參範圍。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入脾、肺經,有大補元氣的作用,是一種良好的強壯劑,為補虛扶正,抗老防衰要藥。中國古代醫家或稱「人參補益之功,獨冠群草」,或謂「人參為萬病靈藥」,有「起死回生」之力,日本人認為人參屬於一種「千草之靈,百藥之長」。大凡年老體衰,五臟虛弱,久病贏瘦,勞傷虧損,食慾不振,慢性腹瀉,心慌氣短,失眠健忘,貧血頭昏,神經衰弱,以及性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不足之人,服之皆有裨益。
Read more桑椹又稱桑棗、桑果,成熟的桑椹質油潤,富有糖性,味微酸而甜。作爲藥用,以個大、肉厚、紫紅色、糖性足者爲佳。正如《本草新編》所言:「采椹采紫者第一,紅者次之,青則不可用。」
桑椹性寒味甘,入肝、腎經,中醫認爲它有補肝、益腎、滋陰、養血的作用,是一味難得的藥食兼用養生之品。《本草經疏》稱:「桑椹者,桑之精華所結也。」《滇南本草》亦雲:「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清代著名食醫王孟英也認爲:桑椹「滋肝腎,充血液,祛風濕,健步履,息虛風,清虛火。」這些都充分說明,桑椹的確是中老年人延年益壽之佳果。凡年邁之人肝腎不足,陰血兩虛時,出現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耳鳴耳聾,腰酸腿軟,或鬚髮早白,或腸燥便秘等症,經常服食,頗多裨益。
Read more山藥爲薯蕷科植物薯蕷的根莖,歷史上數河南省懷慶府一帶所産質量爲最佳,特稱之爲「懷山藥」,以其質堅實,粉性足,色白者爲上品。
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腎經,故有健脾、益肺和補腎之功。古代醫家對山藥頗多溢美之詞,認爲山藥「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還說「日幹搗細,食之大美」,久服能「輕身,不肌,延年」。由於山藥性平力緩,所以作爲養生補虛之物,中醫多強調堅持長期服食,方可見效,主張「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名醫張錫純也曾強調,山藥能「滋潤血脈,固攝氣化,寧咳定喘,強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因此,凡見有脾虛腹瀉便稀,肺虛久咳少痰,腎虛消渴、遺精、小便頻數,以及身體虛弱,食少倦怠、包括慢性腎炎,小兒遺尿,婦女帶下等,均可作爲養生保健食品,長期服用,頗多裨益。
Read more性寒,味苦,歸心、肝、肺、胃經。本品苦寒,擅於清熱。一清心肺胸膈之熱,每與豆豉同用爲佳;二清肝經火熱,與菊花、夏枯草合用最效;三清血分之熱,常與生地、茅根同用。濕熱黃疸之肝炎,也爲必用之品。 民間有用生梔子研末,酒調外敷,名「吊筋藥」專治跌打外傷的瘀滯腫痛,最能消腫止痛。
Read more